《此见帅宪祷十甚虔枕上闻檐声为之不寐因成》
时间: 2025-01-14 04:23: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公精意与神交,平地能令水满篙。
云气远收明嶂合,雨声偏傍夜床高。
辘轳未暇分甘井,舴艋应知避怒涛。
愿受一廛须及早,秋成犹得饱儿曹。
白话文翻译
两位公子心意相通,平地上也能让水满得溢出来。
云气遥远地聚集在明亮的山峰旁,雨声偏偏在夜里伴着我的床榻。
辘轳车还来不及分开甘甜的井水,小船应当知道避开怒涛。
希望能早早享受这份安宁,秋天到来时仍然可以让孩子们吃得饱饱的。
注释
- 两公:指两位有学识、有德行的人,通常为朋友或知己。
- 精意:诚挚的心意。
- 水满篙:比喻事情顺利,水满则篙(船桨)才能顺利划动。
- 云气:指天上的云彩。
- 明嶂:明亮的山峰。
- 辘轳:一种取水的工具。
- 舴艋:小船。
- 怒涛:巨大的波涛,泛指波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哲理性强。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弥逊某次夜间静思时,因听到雨声而有所感悟。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际关系的深思。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此见帅宪祷十甚虔枕上闻檐声为之不寐因成》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古诗,诗中运用形象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两公精意与神交"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暗示着人际关系中的真诚与信任。接下来的描写转向自然,"云气远收明嶂合,雨声偏傍夜床高"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辘轳未暇分甘井,舴艋应知避怒涛”则展现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在忙碌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身边的美好,而小船的智慧则提醒我们要懂得避开生活中的风波,寻找安宁。最后一句“愿受一廛须及早,秋成犹得饱儿曹”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表达了对家人和朋友的关怀与祝福。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理解,也传达了人际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李弥逊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公精意与神交:描绘了两位朋友之间深厚的心意和灵魂的交融。
- 平地能令水满篙:表明事情的顺利,隐喻顺境中的美好。
- 云气远收明嶂合:描写远方的云气聚集,映衬出夜晚的静谧。
- 雨声偏傍夜床高:突显夜晚的宁静与雨声的伴随,使人思考。
- 辘轳未暇分甘井: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的感慨,忙于取水而无法享受。
- 舴艋应知避怒涛:比喻在生活中要懂得选择和避险。
- 愿受一廛须及早:希望能早日享受家庭的温暖。
- 秋成犹得饱儿曹:期盼丰收与孩子们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满篙”,比喻事情顺利。
- 拟人:如“舴艋应知避怒涛”,赋予小船以智慧。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加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悟,通过自然的描写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气:象征着自由与变化。
- 雨声:引发思考的声音,代表内心的宁静。
- 辘轳与舴艋:生活的工具,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气远收明嶂合”意指: A. 云彩和山峰的结合
B. 友人的相聚
C. 河流的流动 -
诗人希望通过“愿受一廛须及早”表达: A. 对未来的忧虑
B. 对家庭温暖的期待
C. 对工作的忙碌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李弥逊与苏轼在对自然的描写中均表现出深厚的情感,但李的诗歌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苏轼则多关注于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