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嬴秦吟》

时间: 2025-01-17 09:23:27

轰轰七国正争筹,利害相磨未便休。

此至一雄心底定,其如四海血横流。

三千宾客方成梦,百二山河又变秋。

谩说罢侯能置守。

赵高元不是封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嬴秦吟 轰轰七国正争筹,利害相磨未便休。 此至一雄心底定,其如四海血横流。 三千宾客方成梦,百二山河又变秋。 谩说罢侯能置守。赵高元不是封侯。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轰轰烈烈的七国正在争夺筹谋,利害关系相互摩擦还未停止。 至此一位雄心壮志的人心中已定,但如四海之内血流成河。 三千宾客刚刚成为梦境,百二山河又迎来了秋天的变化。 别说罢免诸侯就能安置守卫。赵高原本就不是封侯之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轰轰:形容声势浩大。
  • 七国: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
  • 争筹:争夺筹谋,指争夺霸权。
  • 利害相磨:利益和害处的相互摩擦。
  • 一雄心: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 四海血横流:形容战争惨烈,血流成河。
  • 三千宾客: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养的三千门客。
  • 百二山河:指国家的疆域。
  • 谩说:别说。
  • 罢侯:罢免诸侯。
  • 置守:安置守卫。
  • 赵高:秦朝宦官,权臣。

典故解析:

  • 三千宾客:典故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养有三千门客,后成为形容门客众多的典故。
  • 百二山河: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形容国家的疆域广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秦朝统一六国后暴政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诗中“轰轰七国正争筹”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七国争霸的激烈场面。“四海血横流”则深刻揭示了战争带来的血腥和破坏。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赵高的提及,暗示了权臣的野心和暴政,表达了对和平与正义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尖锐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轰轰七国正争筹”:描绘了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的激烈场面。
  2. “利害相磨未便休”:表达了利益和害处的相互摩擦,战争难以停止。
  3. “此至一雄心底定”:指有雄心壮志的人心中已定,但战争仍在继续。
  4. “其如四海血横流”:形容战争惨烈,血流成河。
  5. “三千宾客方成梦”: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养的三千门客,如今已成为梦境。
  6. “百二山河又变秋”:形容国家的疆域迎来了秋天的变化,暗喻国家的兴衰。
  7. “谩说罢侯能置守”:别说罢免诸侯就能安置守卫,暗指政治改革的困难。
  8. “赵高元不是封侯”:赵高原本就不是封侯之人,暗指权臣的野心和暴政。

修辞手法:

  • 比喻:“四海血横流”比喻战争的惨烈。
  • 拟人:“百二山河又变秋”将山河拟人化,形容国家的兴衰。
  • 对仗:“三千宾客方成梦,百二山河又变秋”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战国时期七国争霸和秦朝暴政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正义的渴望,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轰轰:形容声势浩大。
  • 七国: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
  • 四海血横流:形容战争惨烈,血流成河。
  • 三千宾客: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养的三千门客。
  • 百二山河:指国家的疆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轰轰七国正争筹”描绘的是什么时期的场景?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汉朝时期
  2. “四海血横流”比喻的是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繁荣 D. 衰败
  3. “三千宾客方成梦”中的“三千宾客”指的是谁? A. 孟尝君 B. 赵高 C. 秦始皇 D. 刘邦
  4. “赵高元不是封侯”中的“赵高”是谁? A. 秦朝宦官 B. 汉朝将军 C. 唐朝诗人 D. 宋朝理学家

答案:

  1. B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秦论》(贾谊):分析秦朝的暴政和灭亡的原因。
  • 《战国策》:记录战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

诗词对比:

  • 《观嬴秦吟》与《过秦论》:两者都批判了秦朝的暴政,但《观嬴秦吟》更侧重于对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史记》(司马迁):了解战国时期和秦朝的历史。
  • 《宋诗选》:了解邵雍的其他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