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侯宿彦明》

时间: 2025-01-17 10:02:53

晁郑风流俱外家,源流如此见津涯。

难兄竟没荒三径,吾叔重嗟书五车。

家世诗声继叔起,古来材秀滞长沙。

顺宁不作南轩死,吾道伤哉鬓已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赠侯宿彦明 赵蕃 〔宋代〕 晁郑风流俱外家,源流如此见津涯。 难兄竟没荒三径,吾叔重嗟书五车。 家世诗声继叔起,古来材秀滞长沙。 顺宁不作南轩死,吾道伤哉鬓已华。

白话文翻译:

晁郑两家的风流人物都是我的外家,他们的文化传承如此深远,可见其源头之广阔。 难兄(指晁补之)竟然在荒废的小径中逝去,我的叔叔(指赵汝愚)再次叹息他读过的书有五车之多。 家族的诗声由叔叔(赵汝愚)继承并发扬光大,自古以来,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滞留在长沙。 顺宁(指赵汝愚)如果不像南轩(指朱熹)那样死去,我的道义感伤啊,我的鬓发已经斑白。

注释:

字词注释:

  • 晁郑:指晁补之和郑樵,均为宋代著名文人。
  • 外家:指母亲的家族。
  • 津涯:比喻文化的源头或深远影响。
  • 难兄:指晁补之,因其早逝而称“难兄”。
  • 荒三径:指晁补之的隐居之地,比喻隐居生活。
  • 书五车:形容读书极多。
  • 家世诗声:指家族中传承的诗歌传统。
  • 材秀滞长沙:指才华横溢的人往往在长沙(今湖南)一带活动。
  • 顺宁:指赵汝愚,字顺宁。
  • 南轩:指朱熹,字南轩。
  • 吾道伤哉:指作者对道义的感伤。

典故解析:

  • 晁补之:宋代文学家,早逝,其隐居之地被称为“荒三径”。
  • 赵汝愚: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赵蕃的叔叔,字顺宁。
  • 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字南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是赵蕃寄赠给侯宿彦明的作品,表达了对家族文化传承的自豪和对先辈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赵蕃在诗中表达了对家族文化传统的自豪,以及对先辈晁补之和叔叔赵汝愚的怀念。同时,他也感慨自己的道义感伤和岁月的流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描述,展现了赵蕃对先辈的敬仰和对家族传统的自豪。诗中“晁郑风流俱外家”一句,既表达了对晁补之和郑樵的敬仰,也暗示了家族文化的深远影响。“难兄竟没荒三径”和“吾叔重嗟书五车”两句,分别表达了对晁补之早逝的惋惜和对叔叔赵汝愚学识的赞叹。最后两句“顺宁不作南轩死,吾道伤哉鬓已华”,则抒发了对道义的感伤和岁月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赵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情感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晁郑风流俱外家,源流如此见津涯。”:晁补之和郑樵都是赵蕃的外家,他们的文化传承深远,可见其源头之广阔。
  2. “难兄竟没荒三径,吾叔重嗟书五车。”:晁补之在荒废的小径中逝去,赵蕃的叔叔赵汝愚再次叹息他读过的书有五车之多。
  3. “家世诗声继叔起,古来材秀滞长沙。”:家族的诗声由赵汝愚继承并发扬光大,自古以来,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滞留在长沙。
  4. “顺宁不作南轩死,吾道伤哉鬓已华。”:赵汝愚如果不像朱熹那样死去,赵蕃的道义感伤啊,他的鬓发已经斑白。

修辞手法:

  • 比喻:“源流如此见津涯”比喻文化的源头或深远影响。
  • 对仗:“难兄竟没荒三径,吾叔重嗟书五车”中“难兄”与“吾叔”,“竟没”与“重嗟”,“荒三径”与“书五车”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家族文化传承的自豪和对先辈的怀念,以及对道义的感伤和岁月的感慨。通过描述家族文化的深远影响和先辈的学识与品德,赵蕃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自豪和对先辈的敬仰。同时,他也抒发了对道义的感伤和岁月的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晁郑:指晁补之和郑樵,代表家族文化的传承。
  • 荒三径:指晁补之的隐居之地,象征隐居生活和早逝。
  • 书五车:形容读书极多,象征学识渊博。
  • 长沙:指才华横溢的人往往在长沙一带活动,象征才华的聚集地。
  • 南轩:指朱熹,象征理学和道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难兄”指的是谁? A. 晁补之 B. 郑樵 C. 赵汝愚 答案:A

  2. “吾叔重嗟书五车”中的“吾叔”指的是谁? A. 晁补之 B. 郑樵 C. 赵汝愚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南轩”指的是谁? A. 晁补之 B. 郑樵 C. 朱熹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晁补之的《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 赵汝愚的《送朱叔赐赴闽中幕府》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与赵蕃的《寄赠侯宿彦明》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先辈的怀念。
  • 赵汝愚的《送朱叔赐赴闽中幕府》与赵蕃的《寄赠侯宿彦明》都展现了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对先辈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
  • 《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