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杨子桥远望》
时间: 2025-01-01 12:42: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过杨子桥远望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此日淮堧号北边,
旧时南服纪淮堧。
平芜尽处浑无壁,
远树梢头便是天。
今古战场谁胜负,
华夷险要岂山川。
六朝未可轻嘲谤,
王谢诸贤不偶然。
白话文翻译
这一天,淮堧船只在北边航行,
昔日南方服饰的风采在此地依然。
平坦的田野尽头全无障碍,
远处的树梢仿佛直接与天空相连。
古今战场到底谁胜谁负,
华夏与夷族的险要之地岂是山川所能界定。
六朝时期的盛世岂能轻言讥讽,
王谢两家的贤才也不是偶然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淮堧:指在淮河上行驶的船只。
- 南服:指南方的服饰,代表旧时的风采。
- 平芜:形容平坦开阔的田野。
- 华夷:华夏与夷族,指中国与外族的关系。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代表文化的繁荣。
典故解析:
- 王谢诸贤:指王导和谢安等人,代表了六朝时期的杰出人物,说明优秀人才的珍贵和难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其诗歌常表现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舟过杨子桥远望》是杨万里在乘船经过杨子桥时所作,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色和对历史的沉思,反映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及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舟过杨子桥远望》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舟行于淮河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空灵而悠远的意境。首句“此日淮堧号北边”,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具体的时空,接着“旧时南服纪淮堧”又勾起对历史的回忆,诗人用船与服饰的对比,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延续。
“平芜尽处浑无壁,远树梢头便是天”一句,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极为辽阔,显示出诗人心中的旷达与豁达。此处的“无壁”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显而易见。
后半部分“今古战场谁胜负,华夷险要岂山川”,则转向历史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维。诗人质疑历史的胜负,认为真正的界限不在于地理,而在于文化与人心的深处,令人深思。
最后两句“六朝未可轻嘲谤,王谢诸贤不偶然”则是对历史的尊重,提醒人们对文化传承的珍惜。诗中浓厚的历史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与无限的遐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日淮堧号北边:描绘了诗人当时的舟行情景,设定了时间与地点。
- 旧时南服纪淮堧:提及历史,反映出对过往文化的追忆。
- 平芜尽处浑无壁:形象地描绘出开阔的田野,展现自然的辽阔。
- 远树梢头便是天: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今古战场谁胜负:引出对历史的思考,探讨胜负的意义。
- 华夷险要岂山川:强调文化的深邃,超越了地理的界限。
- 六朝未可轻嘲谤:提醒后人对历史的敬重。
- 王谢诸贤不偶然:强调人才的珍贵及历史的必然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树梢头便是天”,将树与天相连,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舟行的景象引发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人类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旅程与探索。
- 淮河: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源流。
- 平芜:象征宁静与开阔的心境。
- 树梢:象征着自然的连接与高远的追求。
- 战场:象征历史的波折与人类的斗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淮堧”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船只
- C. 服饰
- D. 一种花
-
“今古战场谁胜负”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漠视
- B. 对胜负的深思
- C. 对战争的赞美
- D. 对自然的敬畏
-
“王谢诸贤不偶然”中的“王谢”是指谁?
- A. 两位政治家
- B. 两位诗人
- C. 两个文学流派
- D. 两个历史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舟过杨子桥远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历史的结合,但前者更注重历史与文化的思考,而后者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象与人类的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
以上内容为《舟过杨子桥远望》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