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拟山居晚兴
原文展示:
空山绝人迹,终日不开门。
落照当高树,炊烟带远村。
渡头秋水涨,沙上暮鸦屯。
月出田家约,陶然倒酒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居环境,作者在一整天都没有打开门的情况下,享受着宁静的山野生活。夕阳映照在高大的树木上,炊烟袅袅升起,飘向远方的村庄。秋天的河水涨起,渡口边的沙滩上,黄昏时分的乌鸦聚集在一起。月亮升起时,田间的农家约定好团聚,作者陶醉地倒出酒杯,享受这份闲适与惬意。
注释:
- 空山:指无人居住的山,突出寂静。
- 绝人迹:无人的踪迹,强调孤独。
- 落照:指夕阳的余晖。
- 炊烟:指村庄里炊事产生的烟雾。
- 渡头:渡口,水边。
- 秋水涨:秋天的水位上升。
- 暮鸦屯:黄昏时,乌鸦聚集在一起。
- 月出:指月亮升起。
- 田家约:指农家的约定,隐含着人际关系的温暖。
- 陶然:陶醉、愉悦的状态。
- 倒酒樽:倒酒的酒杯,象征享受与放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鄂恒是清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傍晚,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感受,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拟山居晚兴》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诗,诗人在寂静的山中,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特征和晚霞的美丽。诗的开头“空山绝人迹,终日不开门”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似乎在逃避世俗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接着,夕阳的余辉照耀在高大的树木上,炊烟袅袅升起,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孤独的环境中,生活仍然充满了温情。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秋水涨起和黄昏时乌鸦的聚集,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最后一句“月出田家约,陶然倒酒樽”则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展现得淋漓尽致,月光下的酒杯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珍惜和对友谊的向往。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空山绝人迹,终日不开门。:描绘出一种孤独的环境,强调与世隔绝。
- 落照当高树,炊烟带远村。:夕阳映照树木,炊烟飘向远方,形成和谐美好的画面。
- 渡头秋水涨,沙上暮鸦屯。:秋水上涨,黄昏时乌鸦聚集,生动描绘自然景象。
- 月出田家约,陶然倒酒樽。:月亮升起,田家团聚,酒杯中体现生活的乐趣。
-
修辞手法:
- 对比:孤独与温暖、宁静与热闹的对比。
- 意象:山、树、烟、月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
- 拟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象的生动表现,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温暖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空山:象征孤独与宁静。
- 落照:夕阳的意象,代表着温暖与结束。
- 炊烟:象征着生活的气息和人情的温暖。
- 秋水:秋天的水,象征着流逝与变化。
- 暮鸦:黄昏的乌鸦,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状态。
- 月出:象征着希望与团圆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空山绝人迹”的意思是什么?
A. 山中有很多人
B. 山中无人
C. 山中有动物 -
“陶然倒酒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A. 忧愁
B. 快乐与享受
C. 疲惫 -
诗中提到的“落照”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光景?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居生活的作品,表达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 陶渊明《饮酒》: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对比:
- 《拟山居晚兴》与《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但《山居秋暝》更侧重于秋天的景致与感受,而《拟山居晚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维与山水诗》
- 《陶渊明与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