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二绝》

时间: 2025-01-04 11:11:04

三年独立已成僧,欲与何人说葛藤。

夜夜隔墙囚叫佛,三生因果伴孤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起二绝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三年独立已成僧,
欲与何人说葛藤。
夜夜隔墙囚叫佛,
三生因果伴孤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时局动荡而独自漂泊,内心孤独的感受。经过三年的独立生活,自己已如同出家的僧人,不知该向谁倾诉心中的烦恼。夜晚隔着墙壁,听见佛号的呼唤,感到被囚禁般的无奈,而这孤灯下的思索,仿佛让他在三生三世的因果中徘徊。

注释:

  • 独立:指孤身一人,独自生活。
  • :意指出家人,象征着孤独和清净。
  • 葛藤:比喻复杂的关系或难以解开的烦恼。
  • 囚叫:囚禁中的呼喊,表达无助感。
  • 三生因果:源于佛教思想,指前世、今生、来世的因果循环。
  • 孤灯:暗喻孤独的思考,象征内心的寂寞与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履善,南宋末年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抵抗外敌侵略,最终为国捐躯。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充满了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夜起二绝》作于文天祥被俘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此时他已被囚禁,无法与外界沟通,因此在诗中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夜起二绝》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文天祥在艰难时刻的内心挣扎与反思。诗的开头“三年独立已成僧”,用“僧”这个意象,突出他独自一人,远离家国的孤独与清净,但这并不代表心灵的宁静,反而是无尽的苦闷。接下来的“欲与何人说葛藤”,更是体现了他内心的无奈与孤独,葛藤象征着复杂的情感与烦恼,然而他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这种孤独感令人心痛。

“夜夜隔墙囚叫佛”,在这里,墙壁象征着他被囚禁的现实,而佛号的呼唤则是他内心对解脱的渴望与追求,然而又是如此遥不可及。最后的“三生因果伴孤灯”,则通过佛教因果思想,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思考与对生命的反思,以及在孤独的灯光下,回忆往昔的无奈与彷徨。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展现了文天祥在国家灭亡、个人失落时的悲壮与无奈,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光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年独立已成僧:三年的独立生活使他像出家僧人一样,孤独与清净伴随。
  2. 欲与何人说葛藤:他内心的复杂困扰,却没有人可以倾诉,表现出孤独的无奈。
  3. 夜夜隔墙囚叫佛:夜里听到佛号,反映他在囚禁中对自由的渴望与挣扎。
  4. 三生因果伴孤灯:在孤灯下思考因果关系,暗示对生命的反思以及对命运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状态比作出家僧人,形象地表现了孤独的生活状态。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孤灯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佛号象征解脱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命运的深刻思考。文天祥通过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时代的悲剧与人性的坚韧,展现了在逆境中对生命的反思与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清净,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葛藤:比喻复杂的人生困扰,暗示无法解开的心结。
  • :象征精神寄托与解脱渴望,反映出诗人对信仰的追求。
  • 孤灯:象征孤独的思考与内心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天祥在诗中形容自己的状态为: A. 游子
    B. 僧人
    C. 战士
    D. 学者

  2. 诗中“葛藤”主要指的是: A. 朋友
    B. 繁忙
    C. 复杂的烦恼
    D. 幸福

  3. “夜夜隔墙囚叫佛”中的“囚”字表达了诗人的: A. 自由
    B. 无奈
    C. 喜悦
    D. 安宁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比较文天祥的《夜起二绝》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表达了在孤独中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但文天祥的诗更体现了民族的悲壮与个人的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家庭的思念与人间的关怀。两者都有深刻的情感基调,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