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时间: 2025-01-04 11:04:52

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

白话文翻译:

在浩劫和风尘的笼罩下,衣冠楚楚的人们痛苦不堪。
我在静谧中传授着超脱的学问,在晴朗的日子里,写下监狱中的诗篇。
烈士们唯有名声与事业相殉,真正的人则与世俗事物相违。
在这个忙碌的世间,大家都误解了事物,认错了过去和未来的真正意义。

注释:

  • 浩劫:指社会动乱、灾难。
  • 衣冠:指士人,表示有身份地位的人。
  • 方外学:指超脱世俗的学问,属于道家或佛教的理念。
  • 烈士:指为理想或信仰而牺牲的人。
  • 真人:指真正的圣贤或智者。
  • 世间忙会错:指世俗的纷扰使人们容易误解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际,力图拯救南宋,最终被敌人俘获,宁死不屈。其诗歌常表达忠诚、爱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天祥被囚禁期间,正值南宋灭亡之际,诗人通过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个人信仰的坚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四联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乱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使用了“浩劫”与“风尘”来表现外部环境的恶劣,进而引出对士人身份的反思。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强调超越世俗的学问和在逆境中坚持创作的精神。这种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体意识。

最后两句则引发了对“烈士”与“真人”的思考,烈士虽名留青史,却未必符合真正的理想,而真正的智者却常常与世俗相悖。诗的结尾通过对世间的批判,表达了对真理和信仰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描述在社会动乱和风尘中,士人们的痛苦和无奈。
  2.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在监狱中仍然保持内心的宁静,追求超脱的学问,并坚持创作。
  3.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烈士为名声而殉道,真正的智者却常常与物质世界相违。
  4.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在忙碌的世间,大家常常误解了事物的真实意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浩劫风尘暗”与“衣冠痛百罹”,展现了对立的情感。
  • 比喻:通过“烈士”与“真人”的对比,揭示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在国家动荡时对个人信仰的坚持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展现出一种高尚的理想主义精神。

意象分析:

  • 浩劫:象征社会动荡与人们的苦难。
  • 衣冠:代表有地位的士人,反映出士人的无奈。
  • 烈士:象征为理想而牺牲的人,反映出对忠诚的赞美。
  • 真人:象征真正的智慧者,反映出对世俗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烈士”指的是: A. 为名声殉道的人
    B. 追求名利的人
    C. 逃避现实的人
    答案:A

  2. “浩劫风尘暗”中的“浩劫”指的是: A. 自然灾害
    B. 社会动乱
    C. 个人悲剧
    答案:B

  3. 诗人通过“狱中诗”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由的渴望
    B. 对爱情的追求
    C.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动荡社会中的个人感受。
  • 《登高》(杜甫):对国家动乱的深切思考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文天祥的这首诗更显沉重和深邃,李白的豪放与文天祥的沉思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在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但方式和情感基调各异。

参考资料:

  • 《文天祥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