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沈驹甫观石井》
时间: 2025-01-06 14:14: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沈驹甫观石井
(韩元吉 〔宋代〕)
湖里驾鹅亦洞天,
最奇山下石坳泉。
一泓自觉寒光净,
六月都无暑气煎。
清似锡峰藏雨露,
迥如篁岭閟风烟。
壁端旧乏骚人句,
从此须君妙墨传。
白话文翻译:
在湖里驾着鹅,仿佛进入了洞天福地;
在最奇特的山下,有一眼石井泉水。
那泉水清澈如镜,给人感觉十分凉爽;
在六月的炎热中,竟然没有一丝暑气。
水清得像锡峰藏匿的雨露,
又似篁岭上隐匿的风烟。
这壁面上以前缺少骚人的诗句,
从今以后,就要靠你用妙墨来传承。
注释:
- 驾鹅:指驾驭鹅,表示在湖面上行驶或游玩。
- 洞天:指仙境、理想的地方。
- 石坳泉:石窝里的泉水,形容泉水的环境。
- 寒光净:水面清澈,反射出寒冷的光辉。
- 锡峰:指某个特定的高峰,可能指代某个地方。
- 篁岭:竹林山岭,形容景致幽静。
- 骚人:泛指才子、诗人,这里指缺少诗句的地方。
典故解析:
- 锡峰:可能指某处特定的名山,其上有雨露,象征着清新和滋润。
- 篁岭:与竹子相关的山岭,象征着清雅和宁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是宋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描绘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作品多以清新、优雅著称。其诗风格受苏轼影响,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中,诗人对湖边的石井泉水赞美,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表达对文人雅士的寄托,希望诗句能够传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刻感悟和对诗歌的热爱。开篇以“湖里驾鹅亦洞天”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诗中对石井泉水的描绘,既有视觉上的清澈,又有触觉上的凉爽,令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六月都无暑气煎”一句,生动地反衬出这泉水的独特之处,更增添了诗的情感基调。接着对比“清似锡峰藏雨露,迥如篁岭閟风烟”,用比喻和对仗的手法,将清澈的泉水与高山和竹林的美景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期待,强调了诗人希望能够将这美好传承下去的愿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绘了湖中的鹅与石井泉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个理想的自然环境。
- 第三句:泉水的清澈与凉爽,引发对自然的赞叹。
- 第四句:强调了泉水的清凉,反衬出六月的炎热。
- 第五、六句:用比喻将泉水比作锡峰的雨露和篁岭的风烟,展现出自然的清新与幽静。
- 第七、八句: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期待,呼唤诗人用美妙的诗句来赞美这片美景。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似锡峰藏雨露”。
- 对仗:如“清似锡峰藏雨露,迥如篁岭閟风烟”。
- 夸张:如“六月都无暑气煎”,强调泉水的独特性。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湖与鹅:象征宁静与悠闲的生活方式。
- 石井泉:象征清澈与生命的源泉,代表自然的馈赠。
- 锡峰、篁岭:象征高远与清幽,展示自然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韩元吉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泉水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 A. 灼热
- B. 清凉
- C. 干燥
- D. 污浊
-
诗人希望通过谁来传承美妙的诗句?
- A. 自己
- B. 天空
- C. 君
- D. 大自然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韩元吉与王维的山水诗作都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优雅,但韩元吉更注重对泉水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更多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韩元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