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落洲渚阔,天寒风雪微。
自云排序下,聚隔与沙依。
饥啄荐苇根,何时稻粱肥。
白话文翻译:
水位下降,洲滩显得宽阔,天寒地冻,微风中夹杂着雪花。
大雁从云端排成队伍飞下,聚集在沙滩旁边。
它们饥饿地啄食芦苇的根部,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丰腴的稻谷呢?
注释:
- 洲渚:泛指小岛或沙洲。
- 平沙:平坦的沙滩。
- 落雁:指大雁飞落。
- 荐苇根:指用嘴啄食芦苇的根部。
- 稻粱:指稻米和粮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落雁”可与古代文人对大雁的描写相联系,常以大雁的迁徙象征时节变换和生命的无常。在古诗中,大雁常常被用来表现孤独、思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学箕,生于宋代,字子初,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细腻,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平沙落雁》描绘了一幅秋冬季节的自然画面,给人以冷清、孤寂之感。诗的开头“水落洲渚阔”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出一个空旷、寂静的空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感知。接下来的“天寒风雪微”则进一步强化了寒冷的气候,让人感受到一种萧瑟的氛围。
而“自云排序下,聚隔与沙依”则将注意力转向飞落的大雁,描绘出它们有序的飞行和落地的情景,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引发了对生命与时序的思考。最后两句“饥啄荐苇根,何时稻粱肥”则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期盼,暗示着自然规律和生存的艰辛。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自然的描写,又融入了时间、生命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落洲渚阔”:水位下降,洲滩显得宽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
- “天寒风雪微”:描绘寒冷的天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萧瑟的氛围。
- “自云排序下”:大雁从云中排成队伍飞下,展现出大自然的生动与和谐。
- “聚隔与沙依”:大雁聚集在沙滩旁,表现出它们的生存状态。
- “饥啄荐苇根”:大雁饥饿地啄食芦苇根,象征生存的艰辛。
- “何时稻粱肥”:对未来丰盈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雁的飞行与自然景观结合,创造出动静结合的意境。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生存的艰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水:象征流逝的时间与变迁。
- 洲渚: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广阔。
- 大雁:象征生命的旅程与孤独。
- 芦苇:象征生存的基本需求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落洲渚阔”意指: A. 水位上升
B. 水位下降
C. 水流湍急
D. 水色清澈 -
“饥啄荐苇根”中,诗人表达了对: A. 大雁的赞美
B. 自然的热爱
C. 生活艰辛的感慨
D. 未来的无忧
答案: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登高》与刘学箕的《平沙落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勃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而刘学箕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象和生存状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