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东屯感怀》

时间: 2024-12-29 03:50:09

春波渺渺柳依依,芳草侵街蛱蝶飞。

万景横陈空物是,一区幽僻念人非。

沉悲逝者去不返,自挽已而今曷归。

回首鹡鸰原上路,感怀赢得泪沾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二日东屯感怀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春波渺渺柳依依,
芳草侵街蛱蝶飞。
万景横陈空物是,
一区幽僻念人非。
沉悲逝者去不返,自挽已而今曷归。
回首鹡鸰原上路,
感怀赢得泪沾衣。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波光粼粼,柳树轻柔地摇曳,
芳香的草丛渐渐侵入街道,蝴蝶翩翩起舞。
万千美景尽收眼底,却感到空寂物是人非,
这一片幽静的地方,让我不禁思念已逝的人。
沉重的悲伤,逝去的人无法再回来了,我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回首那鹡鸰飞舞的原野小路,
感慨之情涌上心头,泪水沾湿了衣裳。

注释:

  • 春波渺渺:春天的水波模糊不清,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
  • 柳依依:形容柳树柔软的姿态,依依而垂。
  • 芳草侵街:芳香的草丛逐渐延展到街道上。
  • 蛱蝶飞:蛱蝶即蝴蝶,描绘飞舞的美好场景。
  • 万景横陈:形容各种美景尽收眼底。
  • 人非:人事已非,感叹世事变迁。
  • 沉悲逝者:沉重的悲伤,指已逝去的人。
  • 鹡鸰:一种鸟,象征着思念和孤独。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显著的典故,但提到的“鹡鸰”常作为思乡、思念的象征,古人常以鸟类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二月二日,春天的开始,正是万物复苏之时,作者借此时节抒发对逝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二月二日东屯感怀》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感伤的诗作。诗人在春天的环境中,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思念。开头两句“春波渺渺柳依依,芳草侵街蛱蝶飞”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的生机,柳树的柔美和蝴蝶的轻舞,形成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接下来的“万景横陈空物是,一区幽僻念人非”通过“空物是”表达了时光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隐含着深深的孤独与思念。后面的“沉悲逝者去不返,自挽已而今曷归”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逝者无法再回,自己又该何去何从,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凉。这首诗在生机勃勃的春天中,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细腻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波渺渺柳依依:春天的水面模糊而轻盈,柳树轻柔地垂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 芳草侵街蛱蝶飞:芳草逐渐覆盖街道,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生动展现春天的活力。
    • 万景横陈空物是:各种美景尽在眼前,却感到空虚与孤独,强调人事的无常。
    • 一区幽僻念人非:在幽静的角落,思念已逝去的人,表现出思乡与怀念之情。
    • 沉悲逝者去不返:沉重的悲伤,已逝者再也无法回归,传达出时间的无情。
    • 自挽已而今曷归:自我安慰,却又无从归去,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
    • 回首鹡鸰原上路:回望那条鹡鸰飞舞的小路,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
    • 感怀赢得泪沾衣:感慨之情涌动,泪水湿了衣裳,体现了情感的真挚。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赋予柳树与蝴蝶生命,通过它们表达内心情感。
    • 对仗:如“沉悲逝者去不返,自挽已而今曷归”,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围绕春天的美丽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与已故亲友的深切怀念,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 春波: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新生。
  • 柳依依:代表柔情与依恋。
  • 芳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蛱蝶:象征美好与自由,同时也传达了对过往的追忆。
  • 鹡鸰:表达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波”指的是什么意象?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水波
    C. 秋天的落叶
    D. 夏天的阳光

  2. “沉悲逝者去不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恼怒
    D. 疲惫

  3.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A. 春波渺渺柳依依
    B. 万景横陈空物是
    C. 回首鹡鸰原上路
    D. 感怀赢得泪沾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学箕的《二月二日东屯感怀》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与人事变迁的感慨,但刘学箕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白居易则强调了离别的悲伤。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