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送陈公聘使边 其一》

时间: 2025-01-08 22:26:19

骋望白狼间,追兵大漠闲。

黄河通月窟,青海入天山。

剖竹行秦垒,封泥守汉关。

豫知麟阁上,先候策勋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骋望白狼间,追兵大漠闲。
黄河通月窟,青海入天山。
剖竹行秦垒,封泥守汉关。
豫知麟阁上,先候策勋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雄壮的历史背景。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白狼山之间,见到追兵在大漠中悠闲地行走。黄河水流向月亮的窟穴,青海湖连通到天山之下。剖开竹子以修筑秦朝的防线,封泥以守护汉朝的边关。作者希望在麟阁上,能够先行得知策勋的消息,期待着能有好消息的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骋望:放眼远望。
  • 白狼间:指白狼山一带。
  • 大漠:广阔的沙漠,通常指北方的戈壁滩。
  • 黄河通月窟:意指黄河水流淌的方向,暗喻其深远。
  • 青海:指青海湖,位于中国西北部。
  • 剖竹:比喻开辟疆界或修筑防线。
  • 秦垒:指秦朝时期的防御工事。
  • 汉关:指汉朝的边防关口。
  • 麟阁:古代的官署,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 策勋:指朝廷的表彰和任命。

典故解析:

  • 麟阁:传说中,麟是祥瑞之兽,寓意着国家昌盛和人才辈出。
  • 秦、汉:分别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象征着强盛和边防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民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边疆风光和爱国情怀。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与外敌频繁交战的时期,诗人以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背景,表达对边防将士的关心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出塞曲送陈公聘使边 其一》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与诗人浓厚的家国情怀。诗中描绘了辽阔的大漠、奔腾的黄河,以及青海与天山的壮阔景象,体现出大自然的雄奇与历史的厚重。通过“骋望白狼间,追兵大漠闲”,诗人不仅展示了边疆的地理环境,也暗示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剖竹行秦垒,封泥守汉关”表现了历史上秦汉时期的边防措施,反映了长久以来对国家安全的重视。最后一句“豫知麟阁上,先候策勋还”,更是流露出诗人对将士归来的期待与祝福,传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壮阔的自然描写,又有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骋望白狼间:展现诗人放眼望去的视野,白狼山是边塞的标志。
  • 追兵大漠闲:描绘追兵在大漠中活动的情景,暗示战事可能的威胁。
  • 黄河通月窟:黄河水流向月亮的方向,象征着流淌不息的历史与文化。
  • 青海入天山:青海湖与天山的壮丽连接,表现出大自然的宏伟。
  • 剖竹行秦垒:剖开竹子修筑防线,体现了古代边防的艰辛。
  • 封泥守汉关:用泥土封闭边关,象征着守护国家的责任。
  • 豫知麟阁上:期待在麟阁上得知战事的消息,表达对国家的关心。
  • 先候策勋还:暗示希望将士们能带回捷报,期待荣誉的归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骋望”与“追兵”,形成了意境的对比。
  • 隐喻:如“黄河通月窟”,赋予自然现象以历史和文化的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关切与期待,表现出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狼:象征边疆的险峻与壮丽。
  • 黄河:象征中华文化的源流与历史的深厚。
  • 青海、天山:代表西北边疆的自然景观,体现大自然的雄伟。
  • 麟阁:象征权力与期望,寓意着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狼”是指什么地方? A. 山脉
    B. 河流
    C. 沙漠

  2. “豫知麟阁上”中的“麟阁”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权力与荣耀
    C. 自然景观

  3. 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边境将士的什么情感? A. 忧虑
    B. 期待与祝福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黎民表的《出塞曲送陈公聘使边 其一》与王昌龄的《出塞》都描绘了边塞的壮阔与将士的英勇,但黎民表更强调将士归来的期待,而王昌龄则侧重于描绘边疆的艰辛与壮烈。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