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宋处士》

时间: 2025-01-19 18:55:19

留欢方继烛,此会岂他人。

乡里游从旧,儿童内外亲。

夜深愁不醉,老去别何频。

莫折园中柳,相看惜暮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欢方继烛,此会岂他人。
乡里游从旧,儿童内外亲。
夜深愁不醉,老去别何频。
莫折园中柳,相看惜暮春。

白话文翻译:

在欢聚时分,烛光仍在燃烧,这次相聚又岂是与他人呢?
在乡里游玩的旧友,孩童们都在身边亲近我。
夜深时分,我愁苦得无法醉倒,年老时的离别又何其频繁。
不要折断园中的柳枝,我们彼此珍惜这春天的暮色。

注释:

  • 留欢:指留住欢聚的时光。
  • 方继烛:正当烛光继续燃烧的时刻。
  • 乡里:家乡的邻里朋友。
  • 儿童内外亲:指家中的孩子和外面的孩子都与我亲近。
  • 愁不醉:心中愁苦,无法沉醉于酒中。
  • 老去别何频:年老时离别的次数多得让人感伤。
  • 莫折园中柳:请不要折断园中的柳树。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相看惜暮春”可理解为对春天的眷恋与珍惜,反映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字景山,唐代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善于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即将离开时,表达了对朋友的留恋与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忧虑,体现了唐代文人重视友情与离别的情感。

诗歌鉴赏:

《留别宋处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透过朴实的语言,蕴含着深厚的离别情感。诗人通过“留欢方继烛”引入,表达了友人相聚时的温馨气氛,接着通过描绘乡里亲友和儿童的情景,进一步突显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中“夜深愁不醉”一句,刻画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心中充满忧愁的状态,体现出对未来离别的忧虑与无奈。最后一句“莫折园中柳”,则是对朋友的叮嘱与对春天的眷恋,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读来令人心生感慨,让人思考珍惜眼前人与事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留欢方继烛:意指在欢聚的时刻,烛光仍然明亮,象征着友谊的温暖。
  2. 此会岂他人:强调这次相聚的特别,流露出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3. 乡里游从旧:回忆起和老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衬托出熟悉感。
  4. 儿童内外亲:描绘家庭与儿童的亲密,增添了温情的氛围。
  5. 夜深愁不醉:表现了孤独与愁苦,无法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的情感。
  6. 老去别何频:感慨自己年老后频繁的离别,流露出愁苦。
  7. 莫折园中柳:告诫朋友不要折柳,象征着对分别的留恋。
  8. 相看惜暮春:意指两人相对而视,珍惜这即将逝去的春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儿童内外亲”与“乡里游从旧”,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比喻:烛光象征友谊的温暖与光明。
  • 拟人:将柳树与人情感相联系,增加了情感的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温柔而又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烛光:象征温暖与希望,代表着友谊的光辉。
  • 儿童:象征着纯真与亲情,增添了生活的温暖。
  • 柳树:象征离别与柔情,常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深愁不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无奈
    答案:B. 忧愁

  2. 诗人希望朋友在离别时做什么?
    A. 折柳
    B. 留下
    C. 珍惜
    答案:C. 珍惜

  3. 诗中“乡里游从旧”中的“旧”指代什么?
    A. 老朋友
    B. 新朋友
    C. 难忘的事
    答案:A. 老朋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感伤,但更为豪放;而戴叔伦的《留别宋处士》则更显细腻与柔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