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六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9:32: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帘影卷湘纹。花前荡画裙。
乍伤情钗燕轻分。毕竟风尘堪得否,
频说向远行人。惜别掩重门。
凭谁验粉痕。展芳衾独自黄昏。
好是恹恹风月底,知两处暗消魂。
白话文翻译
帘子上的影子卷起了湘妃竹的纹路,
在花前轻轻摇曳着画裙。
燕子轻轻分开了钗子,难免让人伤感。
究竟风尘能否承受,
频频向远行的人诉说别愁。
惜别时掩上重重的门,
谁能来验证那粉痕?
芳香的被褥在黄昏中独自展开,
多么恰好在这恹恹的月光下,
知道两处的思念都在暗中消磨心魂。
注释
- 帘影:窗帘的影子。
- 湘纹:指湘妃竹的纹理,这里象征柔美。
- 荡画裙:形容裙子轻盈飘动,似乎在花前轻轻摇摆。
- 乍伤情:突然让人伤感。
- 风尘:指世间的纷扰与不安。
- 重门:比喻离别时的沉重。
- 粉痕:指女子脸上的粉妆痕迹。
- 芳衾:香气扑鼻的被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承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离别、思念等情感,风格细腻而感伤。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爱情的思索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诗人受到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困扰的影响,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南楼令六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开篇的“帘影卷湘纹”以自然景物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给人一种清新却又略显惆怅的感觉。接下来的“花前荡画裙”则通过优美的意象,反映出女性的柔美与优雅,同时也暗含了离别时的无奈和伤感。
“乍伤情钗燕轻分”一句,直接表达了离别带来的伤痛,钗和燕子象征着情感的脆弱与易逝,令人心生怅惘。接着,诗人反思:“毕竟风尘堪得否”,在面对离别时,不禁对未来的生活产生疑问,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邃,字句间流露出的细腻情愫让人感同身受,尤其是“凭谁验粉痕”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不舍。最后的“知两处暗消魂”抒发了在两地思念的心情,令人感受到那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帘影卷湘纹:窗帘的影子轻轻卷起,这里描写的是一种细腻的景象,暗示着内心的柔情。
- 花前荡画裙:花前的画裙轻轻摇晃,传达出一种轻盈的美感,同时也象征着美好却短暂的瞬间。
- 乍伤情钗燕轻分:突然感到伤感,象征着爱情的脆弱与分离带来的痛苦。
- 毕竟风尘堪得否:对此次离别后的生活充满了疑虑,反映出对未来的迷茫。
- 频说向远行人:频频向远行的人诉说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对离别的不舍。
- 惜别掩重门:在离别时重重地关上那扇门,象征着心灵的封闭与失落。
- 凭谁验粉痕:谁来验证那残留的粉痕,暗示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离去的无奈。
- 展芳衾独自黄昏:在黄昏时分,独自展开芳香的被褥,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景。
- 好是恹恹风月底:在这柔和的月光下,感受到一阵惆怅的风,暗示着思念的情感。
- 知两处暗消魂:在两个地方的思念交织,让人心魂消散,表达了深刻的情感。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帘影卷湘纹”)、拟人(如“乍伤情钗燕轻分”),以及对仗和排比等修辞,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情感更加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帘影:象征内心的柔情与渴望。
- 湘纹:代表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画裙:寓意着女性的优雅与柔美。
- 粉痕: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帘影卷湘纹”主要描述了哪种情景?
- A. 窗帘的影子
- B. 花前的情景
- C. 离别的惆怅
-
“乍伤情钗燕轻分”中“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珠宝
- C. 一种衣物
-
诗中提到“凭谁验粉痕”,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别人的期盼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但李清照的风格更为细腻柔弱,而史承谦的作品则更显深邃。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思念中融入了更多的人生哲理,风格上更加豪放,与史承谦的细腻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史承谦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