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寄远》
时间: 2025-01-07 21:4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寄远
沈曾植
两地同凄望。碧沈沈夜天如水,泪丝风飏。
沧海飘零同命鸟,三匝南枝谁向。
剩促柱危弦孤唱。梦里风沙迷马迹,
料平生未识金微状。缚裤褶,会相访。
羁魂逐飙轮荡。尽看取聚蚊幻阵,
挂蛇疑象。零落沾衣琼宇晓,
北落南河辉朗。报凤翥鸾翔催上。
第一春风眉黛影,甚新来蹙损天人相。
荷镜暗,柳丝漾。
白话文翻译
两地的思念同样凄凉。夜空碧蓝如水,泪水随风飘荡。
在沧海中飘零的同命之鸟,三次绕着南枝,谁能指引它?
只剩我在孤独的柱子旁,独自弹奏危弦。梦中风沙迷离了马的踪迹,
想来这一生中未曾见过那金色的微光。虽然身着褶裙,我们还是会相访。
羁绊的灵魂随风飘荡。细看那聚集的蚊子如幻影般,
似乎挂着蛇的疑象。零落的花瓣沾湿了衣服,晨曦中琼宇闪烁,
北方的星落在南河旁辉煌明亮。报晓的凤鸟翱翔,催促着上升。
第一缕春风带来了眉黛的影子,怎奈新来的却让天人相聚的欢喜减少。
镜子暗淡,柳丝轻轻摇曳。
注释
- 碧沈沈:形容夜空深蓝。
- 泪丝风飏:泪水随风飘动。
- 同命鸟:指同命相连的鸟,象征有相同命运的人。
- 三匝南枝:三次绕着南边的树枝。
- 促柱:指靠在柱子旁。
- 危弦孤唱:形容独自一人弹奏不稳定的琴弦。
- 缚裤褶:指穿着褶裙的女性。
- 羁魂逐飙:指受拘束的灵魂随风飘荡。
- 聚蚊幻阵:比喻蚊子聚集如幻影。
- 琼宇:指美丽的宇宙或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曾植(1850-1922),字虞舫,号梅逸,江苏镇江人,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词风清新,富有个性,常表现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沈曾植的个人经历有关,表达了对远方朋友或爱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金缕曲 寄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全诗通过夜空的描绘和对泪水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地同凄望”直接点出两地相隔的孤独和思念,随后的“碧沈沈夜天如水,泪丝风飏”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渲染了一种哀伤的情绪。
诗中“沧海飘零同命鸟”生动地描绘了命运相连的意象,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整首词在意象的构建上非常成功,通过“梦里风沙迷马迹”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往的追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最后,诗句“尽看取聚蚊幻阵,挂蛇疑象”则展示了对世间事物的观察与感悟,反映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整首词不仅在情感上给人以共鸣,更在意象上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地同凄望:表达了作者和远方友人之间的相互思念。
- 碧沈沈夜天如水,泪丝风飏:描绘夜空的深邃与泪水的漂荡,渲染了悲伤的情绪。
- 沧海飘零同命鸟:用同命鸟象征有相同命运的友情。
- 三匝南枝谁向:对命运的感慨,谁能指引迷失的方向。
- 剩促柱危弦孤唱:孤独的状态,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艰难。
- 梦里风沙迷马迹:梦境中的迷惘,代表对未来的不确定。
- 缚裤褶,会相访:即使身处异地,心中仍怀有相见的期盼。
- 羁魂逐飙轮荡:灵魂的漂泊,象征对自由的渴望。
- 尽看取聚蚊幻阵,挂蛇疑象: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暗示生活的复杂与变化。
- 零落沾衣琼宇晓:晨曦中,花瓣沾湿衣衫,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北落南河辉朗:对比北方与南方,展现出情感的辽阔与深远。
- 报凤翥鸾翔催上:用凤鸟比喻希望与梦想的升腾。
- 第一春风眉黛影:春风带来温暖与美好的回忆。
- 甚新来蹙损天人相:对命运的无奈与感伤。
- 荷镜暗,柳丝漾:意象的收束,展现出一种幽怨的美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天如水”与“同命鸟”。
- 拟人:如“羁魂逐飙”,赋予灵魂以人的特征。
- 对仗:如“北落南河辉朗”与“报凤翥鸾翔催上”。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着思念、孤独与对命运的感慨展开,表现了作者在离别与相思中的复杂情感,深刻反映了人对彼此情感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夜空:象征思念的深邃与孤独。
- 泪水:表露情感的真实与脆弱。
- 同命鸟:象征情感的羁绊与命运的共通。
- 风沙:象征迷茫与无奈。
- 春风:象征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沈沈夜天如水”中的“碧”指的是:
- A. 绿色
- B. 蓝色
- C. 红色
答案:B
-
“沧海飘零同命鸟”中的“同命鸟”象征:
- A. 朋友之间的情谊
- B. 自由的象征
- C. 家庭的和谐
答案:A
-
“梦里风沙迷马迹”中的“风沙”最有可能代表:
- A. 现实的困境
- B. 未来的迷茫
- C. 过往的回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沈曾植与李清照:两者均表现了离愁别绪,但沈曾植更倾向于对命运的思考,而李清照则表现了更深的个人情感与细腻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