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二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1:54:07

閒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

自从添个。

风月平分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二首 其一
作者: 苏轼

閒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
风月平分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闲适的场景,作者倚靠在胡床上,远望庾公楼外的千朵山峰,心中感慨与谁共度良宵。明月和清风伴随我,令人心旷神怡。若有朋友来访,必定要共唱相和。你知道吗?自从多了一个朋友,风月的美好时光就更显得珍贵。

注释:

  • 胡床:一种可以坐的木制或竹制的家具,通常在户外使用。
  • 庾公楼:庾信所建的楼,庾信为南朝文学家,此处象征着风景名胜。
  • 别乘:意为“如果有客人来”。
  • 唱应须和:如果有人唱歌,应该合唱。
  • 风月平分破:意指风和月的美好时光被友情所分担,破碎成更加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擅长多种文学形式,尤其以词和散文最为人称道。苏轼的作品常反映他对人生、自然、友谊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轼的生活境遇以及他对自然与友情的热爱有关。在他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常常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悠闲的场景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友情的珍视。开篇“閒倚胡床”,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印象,紧接着提到庾公楼外的千朵峰,展现出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千朵”不仅是对风景的描写,也象征着无尽的美好与希望。

接下来的“与谁同坐”,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似乎在期待一个可以分享这一切的人。明月与清风的陪伴,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显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连接。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这一份美好,强调了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一句“风月平分破”,意味深长,既表明了人与人之间分享美好的必要性,也暗示了美好时光是需要珍惜与把握的。

整首词在轻快的节奏中流露出深情,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閒倚胡床:表现了诗人的悠闲状态,传达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
  • 庾公楼外峰千朵: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与谁同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
  • 明月清风我:营造出宁静的环境,强调自然的陪伴。
  •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期望有朋友同欢,暗示友谊的珍贵。
  • 风月平分破:象征着共同分享美好时光的意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月清风”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和友情的意象,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 比喻:将风月比作友谊,表达了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分享。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珍视友情与自然的美好,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在美好时光中与他人分享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床:象征着闲适与宁静。
  • 庾公楼:代表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明月清风: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 风月:体现了人生的美好时光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点绛唇》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孤独
    B. 友情与自然的美好
    C. 失落
    D. 战争

  2. “与谁同坐”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渴望
    C. 愤怒
    D. 骄傲

  3. 诗中提到的“风月”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苦涩
    B. 友情与美好时光
    C. 战争与冲突
    D. 失败与挫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清照: 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感受,但苏轼的豪放与李清照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 苏轼 vs. 柳永: 苏轼的词更强调自然的美丽与友情的珍贵,而柳永则多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与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苏轼词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