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青阳县,望九华山,云中不真。来早大露,
山长百里玉孱颜,百里何缘尽好山。
只是县前青一簇,九芙蓉出五云间。
白话文翻译:
我路过青阳县,远望九华山,山中的云雾并不真实。早晨我来时,露水晶莹,
山势延绵百里,像玉般的苍翠,哪一处不是美丽的山景呢?
只是在县前的青山一片,九华山的芙蓉花在云间悄然绽放。
注释:
- 青阳县: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 九华山:著名的佛教圣地,以其秀丽的山景和云雾而闻名。
- 云中不真:指山中的云雾虚幻不实,像是梦境一般。
- 大露:指大清早的露水,形容清晨的清新气息。
- 百里玉孱颜:形容山的颜色如玉般青翠,延绵不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游历青阳县时,表达了他对九华山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早晨清新的感受。诗中流露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青阳县和九华山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开篇即以“云中不真”引入,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似乎置身于一个不真实的仙境。接着,诗人用“山长百里玉孱颜”来形容九华山的绵延和美丽,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与风光的旖旎。
诗中提到的“只是县前青一簇”,则是将视线拉回现实,提醒人们尽管九华山美丽,但县前的青山同样不容忽视,包含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思考。
最后一句“九芙蓉出五云间”则将整个景象提升到了一个意象的高度,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种内外相映的和谐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青阳县,望九华山,云中不真:诗人路过青阳县,远望九华山,发现云雾似乎不真实,给人以虚幻的感觉。
- 来早大露:早晨来到此地,露水晶莹,空气清新。
- 山长百里玉孱颜:九华山绵延百里,山色如玉般青翠,表现了山的美丽。
- 百里何缘尽好山:百里间的山景无不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只是县前青一簇:在县前的青山也同样美丽,引导读者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 九芙蓉出五云间:九华山的芙蓉花在云雾中绽放,形成了美丽的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的颜色比作玉,形象生动。
- 对仗:如“山长百里,百里何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云中不真,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阳县和九华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 云:常用于表达虚幻和变化,象征着诗人的情感波动。
- 露水: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芙蓉花:象征纯洁和美丽,代表了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路过哪个地方时望到了九华山? A. 安徽省
B. 青阳县
C. 江西省 -
诗中提到的“百里玉孱颜”是指什么? A. 山的颜色
B. 湖泊的景色
C. 乡村的田野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望岳》:同样以山为主题,但更侧重于表达对山岳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而杨万里的诗则更为细腻,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但王维的诗意更为深邃,情感更加内敛,产生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及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