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过安仁五首
作者:杨万里
初受遥山献画图,
忽然卷去淡如无。
莫欺老眼犹明在,
和雾和烟数得渠。
白话文翻译:
在远处的山峰上,刚刚接受了画图,
却又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要小看我老眼依然明亮,
在雾和烟中我仍能数得清渠水。
注释:
- 舟:小船,这里指诗人在水上航行。
- 安仁:地名,指诗人经过的地方。
- 遥山:远处的山,象征着美好的景色。
- 画图:美丽的景象或画面。
- 莫欺:不要小看。
- 老眼:年老的眼睛,指诗人的视力。
- 和雾和烟:形容环境朦胧,难以看清。
- 渠:水渠,指流动的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老眼犹明”可引发联想,借指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知,体现了对年岁的反思与自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老年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舟过安仁五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舟行于水面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首句“初受遥山献画图”,通过“遥山”这一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欣赏,也暗示了人们对景色的渴望与追求。“忽然卷去淡如无”,则传达出自然的瞬息万变,令人感慨。诗中“莫欺老眼犹明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视力的自信,反映出一种不屈的精神。最后“和雾和烟数得渠”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再一次确认,虽环境模糊却依然能够准确识别,显示出其独特的观察力。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隐含着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强调无论年岁如何,眼中的世界依然清晰可见,心中的情感依然鲜明。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意蕴和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受遥山献画图:刚刚看到远山的美丽画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 忽然卷去淡如无:美丽的景象瞬间消失,表现出自然的无常。
- 莫欺老眼犹明在:提醒他人不要小看自己的视力,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 和雾和烟数得渠:即使在朦胧的环境中也能清晰识别水渠,强调了观察的细致与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画图,渲染美感。
- 对仗:如“和雾和烟”,形成对称,使诗句更加韵律感。
- 排比:句式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了年龄并不影响观察美的能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遥山:象征着美景与理想,代表着人们向往的自然。
- 画图:寓意美好的景象,暗示生活的美好。
- 雾和烟:代表着模糊与不确定,反映出生活的复杂性。
- 渠: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莫欺老眼犹明在”的意思是: A. 不要小看年老者的能力
B. 年老者的眼睛已经看不见
C. 老人眼中的世界模糊 -
诗中“遥山献画图”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远山如画
B. 山的颜色
C. 山的形状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的山水诗,描绘自然景色,体现隐逸生活。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六员外》:韩愈的诗,表达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者均以山水为题材,杨万里更注重生活的哲理,王维则更具禅意和闲适。
- 《舟过安仁五首》与《山中杂诗》对比:前者更关注自然与自我感受,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