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道真虚席,心知必数公。
宾王歁钓筑,君实误儿童。
天在升平外,春归小雪中。
何曾忘诸老,渠自爱松风。
白话文翻译:
人们说这是一场虚假的聚会,我心里清楚,真正能算得上的人并不多。宾王和歇后鱼钓的事,君子们确实误导了年轻人。外面天时平安,而春天却在小雪中归来。我何曾忘记那些年长者,他们自会欣赏松风的清幽。
注释:
- 虚席:指空虚的席位,意指聚会或交际的场合未必真实。
- 数公:指真正有资格的人。
- 宾王、歇:宾王和歇后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宾王指宾白,歇后指歇后。
- 误儿童:误导年轻人。
- 升平:指国家安定,和平的状态。
- 春归小雪中:春天的到来并未完全脱离寒冷的气候。
- 诸老:年长者,指代那些有经验和智慧的人。
- 松风:松树的风声,象征宁静与高洁。
典故解析:
“宾王歇钓筑”提到的宾王与歇后,分别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通过提及他们的名字,强调了对当代人文风尚的反思。这里的“儿童”可以理解为年轻的文人,表达了对年轻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庐山人,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相对安定的时代。然而,在安定的表象之下,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对人情世态的失望与反思,诗中隐含了对当代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歌鉴赏:
《纪闻》是杨万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与感慨。诗的开头提到“人道真虚席”,直接揭示了对人际关系的虚假性的不满,表明人们在聚会中所表现出的表面繁华与内心的孤寂。接着,诗人提到“宾王歇钓筑”,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暗示了对当代年轻人的误导,表明这些年轻人对传统价值的迷失。诗中“天在升平外,春归小雪中”描绘了外界的和平与内心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诗人提到“何曾忘诸老”,这不仅是对年长者的怀念与敬重,更是一种对年轻人的教诲,提醒他们在追求个人理想时,不应忘记前辈的智慧与经验。全诗以“渠自爱松风”结尾,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突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道真虚席:人们认为这是个空洞的聚会。
- 心知必数公:我心里明白,真正参与的人并不多。
- 宾王歇钓筑:提到历史人物宾王与歇后,暗示年轻人被误导。
- 君实误儿童:君子们确实误导了年轻人。
- 天在升平外:外界表面上安定和平。
- 春归小雪中:春天的来临却在寒冷的小雪中。
- 何曾忘诸老:我何曾忘记那些年长者。
- 渠自爱松风:他们自然会欣赏松树的清风。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升平外”与“春归中”,形成对比。
- 比喻:用“虚席”比喻人际关系的空洞。
- 象征:松风象征着一种高洁的情怀与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传统价值的怀念,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在动荡与安宁之间的思考与忧虑。
意象分析:
- 虚席:象征着人际关系的虚假与表面繁华。
- 宾王与歇后:历史人物象征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
- 春与雪:春天象征希望,而小雪则代表着现实的冷酷。
- 松风:象征宁静与高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虚席”指代什么? A. 座位空虚
B. 聚会繁华
C. 真实的朋友
D. 以上皆是 -
诗人对年轻人的看法是: A. 他们很聪明
B. 他们被误导
C. 他们值得尊重
D. 他们与年长者无关 -
诗中的“松风”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忧伤的情感
C. 人际关系
D. 年轻人的理想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杨万里的《纪闻》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描绘了理想中的宁静与美好。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出发点与背景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