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老一浮萍,长亭复短亭。
谁怜仙客去,自有故人经。
世乱眉多赤,情高眼独青。
临分听苦语,令我醉时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感到自己如同浮萍一般,随波逐流,年华已逝。在长亭与短亭之间,似乎在徘徊不前。谁会在意像仙客般飘然离去的人呢?不过是自己早已熟悉的朋友在此相伴。世事动荡,令人心中惆怅,眼中的情感却依然清澈。即使在离别之际,耳边听到的只是那些令人苦涩的话语,却又让我在醉酒时更觉清醒。
注释:
- 投老:指年岁渐老,感到无所依托。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象征着漂泊无依的状态。
- 长亭、短亭:古代旅途中的休息场所,象征着人生的旅程。
- 仙客:指高人或隐士,既是对自己的自嘲,也反映了人生的孤独。
- 眉多赤:世道动乱,眉头皱得多,象征烦恼。
- 情高眼独青:情感高尚,眼中却显得独特而清澈。
- 临分:离别之际。
典故解析:
- 浮萍:在《庄子》中有提到,象征无根的生活。
- 仙客:古代文人常用“仙”来比喻隐士或高人,表明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觌,宋代诗人,以词风清新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致与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感受到对人生的无奈与对友人的珍惜,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浮萍”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开篇即以“投老”引入,直接点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给读者一种无所依托的孤独感。接着,长亭与短亭的交替,象征着人生旅途的短暂与无常。诗中“谁怜仙客去”的自问,既流露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也反映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
后半段提到“世乱眉多赤”,则增强了诗人对动荡社会的忧虑,而“情高眼独青”则显示了诗人心灵的清澈与坚定,尽管外界纷扰,他依旧保持着对情感的追求。在离别时,虽听到“苦语”,但这苦涩的言辞却在醉酒时让他更加清醒,彰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又有对友谊的珍视,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投老一浮萍:年华已逝,自己如同漂浮的浮萍,缺乏归属感。
- 长亭复短亭:在旅途中停留的地方,象征人生的短暂与反复。
- 谁怜仙客去:自我反思,世人对自己的离去毫不在意。
- 自有故人经:身边的老朋友依然在,互相陪伴。
- 世乱眉多赤:社会动荡,生活充满烦恼。
- 情高眼独青:即使身处乱世,内心的情感依然清澈、高尚。
- 临分听苦语:在分别之前,耳边充满了苦涩的言语。
- 令我醉时醒:在醉酒中反而更加清醒,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修辞手法:
- 对仗:长亭与短亭,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比喻:浮萍比喻无根的生活,生动形象。
- 反问:通过“谁怜仙客去”,增强了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孤独感和对友谊的珍惜为主线,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浮萍: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 长亭、短亭:象征人生的旅程,体现了停留与离去的交替。
- 仙客:象征高人高洁的境界,也隐喻了诗人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浮萍”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自由自在
C. 高尚情操
D. 友情 -
填空题:诗中提到“临分听苦语”,表示_____。
-
判断题:诗人通过“长亭与短亭”表现了人生的稳定和安宁。 (对/错)
答案:
- A
- 离别时的感慨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孙觌的诗与李白的《月夜思》,两者都探讨了离别与孤独,但李白更偏向于个人的思乡情,而孙觌则更多地反映对社会动荡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