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本朝事有感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师道在三乌可畔,友伦居五岂容亏。
恰方誉瓘俄倾瓘,亦有尊颐不救颐。
白话文翻译: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感慨。第一句提到师道的存在,但现实中却难以维持,暗示了教育和道德的缺失;第二句则提到朋友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中却很难保持;最后两句则通过“瓘”来比喻人的名声和尊严,表明即使有名声,也可能瞬间崩溃,且即使有尊贵的身份,也无法自救。
注释:
字词注释:
- “师道”:指教师的道德和教导的方针。
- “三乌”:古代传说中的三只乌鸦,象征着不幸或恶运。
- “友伦”:指朋友之间的关系。
- “瓘”:古代一种美玉,象征着声誉和身份。
- “尊颐”:尊贵的身份和地位。
典故解析:
“瓘”在古文中常用于比喻人的品德和声望,古代士人重视声望,诗中通过这种象征,反映了对个人名声的脆弱性的认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生于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集中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风格严谨,情感真挚。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诗歌表达对时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一个动荡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当时政局的忧虑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对道德教育缺失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反映了刘克庄对社会的独到见解。诗中运用了“师道”和“友伦”这两个概念,展现了教育和友谊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社会风气不正的背景下,作者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诗中的“瓘”则是对名声的反思,表明即使是高贵的身份,也难以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自保。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师道在三乌可畔”:教育的理想在现实中受到挫折。
- “友伦居五岂容亏”:朋友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考验,不能失去。
- “恰方誉瓘俄倾瓘”:美好的名声瞬间可能会倾覆。
- “亦有尊颐不救颐”:即使有尊贵的身份,也无法拯救自己。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瓘”作为名声的象征,展现其脆弱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和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教育和友谊的重视,以及对名声和身份的脆弱性的警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乌”:象征着不幸和困境,反映了师道的缺失。
- “瓘”:象征声誉和身份,表明名声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师道”是什么?
- A. 教育的理想
- B. 友谊的关系
- C. 个人的名声
-
“瓘”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名声
- C. 权力
-
诗人对友谊的态度是?
- A. 不重视
- B. 重要但难以维持
- C. 轻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抒发。
- 《登高》 by 杜甫:表达了对社会的感慨与个人的孤独。
诗词对比:
可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者均表达对社会关系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教育和友谊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家庭关系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