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翁见事常迟,八秩尚移荔枝。何曾无戴白老,会须有擘红时。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翁总是对事情反应迟钝,直到八十岁的时候才移植荔枝树。他何曾没有经历过白发苍苍的岁月,总会有一天能品尝到美味的红果。
注释:
- 翁:老年人,指代老者。
- 见事:指对事物的感知与反应。
- 常迟:常常迟钝,反应慢。
- 八秩:指八十岁。
- 荔枝:一种水果,象征美好事物。
- 白老:指年老,白发苍苍。
- 擘红时:品尝或享受美味红果的时刻。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荔枝”作为一种珍贵的水果,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幸福与富贵。诗中提到的“八秩尚移荔枝”,可以看作是一种人生哲理,表达了老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词人及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诗中反映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通过老翁的视角,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使用了“八秩尚移荔枝”这一句,既是对老年人的自嘲,也暗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诗人以一种淡然的态度看待人生的迟缓与老去,似乎在告诉读者,无论年纪多大,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始终不会改变。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诗中提到的“会须有擘红时”,预示着生活中总会有值得期待的时刻。无论人生的步伐多么缓慢,最终都能在某个时刻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甜蜜和快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翁见事常迟”:老翁对事物的反应总是比较慢。
- “八秩尚移荔枝”:到八十岁时才开始种植荔枝,暗示人生的迟缓与错过。
- “何曾无戴白老”:年老时必然会有白发苍苍的经历。
- “会须有擘红时”:总会有一天能够品尝到美好的时光。
-
修辞手法:
- 对比:老翁的迟钝与人生的美好形成对比。
- 暗喻:荔枝象征着美好生活,隐含人生的希望。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老年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
意象分析:
- 老翁:象征智慧与人生的经历。
- 荔枝:象征着美好、幸福的生活。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八秩”指的是多大年龄?
- A. 60岁
- B. 70岁
- C. 80岁
- D. 90岁
-
诗中的“荔枝”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好生活
- C. 时间流逝
- D. 亲情
-
诗中提到的“白老”是指什么?
- A. 年轻
- B. 年老
- C. 繁忙
- D. 安静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杜甫: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
- 王维的山水诗 vs. 刘克庄的自然诗: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克庄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溪庵种蓻六言八首》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