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赠杏儿》
时间: 2025-01-04 06:38: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凉 赠杏儿
作者: 黄人 〔清代〕
春瘦东风倦,太惺忪玉楼旧梦,等閒吹断。
占领江南花一种,几度脂揉粉浣。
蓦开到黄鹂身畔。冶叶倡条胡点缀,
赌繁华不受红墙管。才一顾,蝶蜂满。
一枝背面分寒煖。怎消受镜台供养,
绿华相伴。百计思量千遍约,
勾却浓欢一半。还和醉和愁销算。
十里芳尘鞭马去,只黄金休铸怜香券。
尽薄倖,自今唤。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东风萧索,似乎连玉楼中的旧梦都已经懒得理会,轻易就被吹散了。
我占有江南的花朵,几次用脂粉轻轻揉洗。
突然间,花儿盛开在黄鹂的身旁,
繁密的叶子和柔软的枝条装点着,
我在繁华中打赌,不受红墙的束缚。
只一眼便见,蜜蜂和蝴蝶飞舞,
一枝花的背面分隔着寒暖。
我怎能忍受镜台前的供养,
唯有绿华陪伴。
千百次思量,约定的情谊却只剩一半。
醉和愁交织,又该如何算呢?
在十里芳尘中骑马离去,
不再铸造黄金香券来怜惜这香气。
从今以后,尽管薄幸,也只好这样呼唤。
注释
- 春瘦:春天的风景显得瘦弱,暗示春意已逝。
- 东风倦:东风疲倦,象征春天的无力感。
- 玉楼:指华丽的楼阁,象征美好的梦境。
- 脂揉粉浣:用脂粉轻轻洗涤,描绘女子打扮的细腻。
- 黄鹂:黄鹂鸟,春天的象征,通常与美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 镜台供养:指镜子前的打扮与修饰。
- 百计思量千遍约:形容反复思考和约定,表达对情感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人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贺新凉 赠杏儿》是诗人对心中爱慕之人杏儿的赠诗,表达了对春天和爱情的感慨。诗中夹杂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爱情的惋惜。
诗歌鉴赏
《贺新凉 赠杏儿》是黄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一种春天的惆怅与对爱情的思索。全诗以“春瘦东风倦”为引子,展现了春天的萧瑟与梦境的破灭。诗人与春天的情感交织,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黄鹂”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而“镜台供养”则暗示了对美的追求与内心的矛盾。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有对人情的深刻体悟。
诗的结尾“尽薄倖,自今唤”则将情感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薄幸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瘦东风倦:春天的景色显得瘦弱,东风也显得疲惫,暗示春天的萧条。
- 太惺忪玉楼旧梦,等閒吹断:指旧梦轻易被现实吹散,反映内心的失落。
- 占领江南花一种:描绘了占有江南美景的愿望,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几度脂揉粉浣:反复描写女子的妆扮,体现了对爱的关注。
- 蓦开到黄鹂身畔:突然的花开在黄鹂旁,象征了春天的生命与活力。
- 冶叶倡条胡点缀:描写繁华的景象,展现生机勃勃的春天。
- 赌繁华不受红墙管:表达对繁华的渴求,反映抗拒束缚的愿望。
- 才一顾,蝶蜂满:一眼望去,满是蝴蝶和蜜蜂,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一枝背面分寒煖:一枝花的背面分隔着寒暖,暗示内心的矛盾。
- 怎消受镜台供养:反映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内心的自我矛盾。
- 百计思量千遍约:形容对情感的细致思考,表达对爱的重视。
- 勾却浓欢一半:表明浓烈的欢愉却只剩下半分。
- 还和醉和愁销算:醉与愁交织,情感复杂。
- 十里芳尘鞭马去:在繁华的尘世中离去,描绘了对过往的追忆。
- 只黄金休铸怜香券:不再为情所困,表达对爱情的释怀。
- 尽薄倖,自今唤:无奈的薄幸,展望未来的呼唤。
修辞手法
- 比喻:春瘦东风倦,生动表现春天的无力感。
- 拟人:将春风、花朵赋予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情味。
- 对仗:如“寒煖”和“镜台供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深思,情感细腻而复杂,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爱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黄鹂:象征春天的生命与美好。
- 镜台:象征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与打扮。
- 芳尘:象征繁华与过往的追忆。
- 黄金:象征爱情的珍贵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瘦东风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春天的生机
- B. 春天的萧索
- C. 春天的繁华
-
“镜台供养”指的是什么?
- A. 供养花卉
- B. 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 C. 对爱情的追求
-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着什么?
- A. 夏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生命
- C. 秋天的丰收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黄人的《贺新凉 赠杏儿》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春天与爱情的感慨,但黄人的诗更注重对细腻情感的描绘,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直接表达和内心的孤独感。两者均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中的复杂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