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沈寐叟挽词》
时间: 2025-01-19 19:46: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沈寐叟挽词
作者: 朱祖谋 〔清代〕
十年轻命危阑,望京遂瞑登楼眼。
虞渊急景,伶俜已忍,须臾盍缓。
沈陆繁忧,排阊旧梦,一朝悽断。
痛招魂无些,宣哀有诏,经天泪,中宵泫。
垂死中兴不见。掩山丘,风回云偃。
浯溪撰颂,茂陵求稿,湛冥何限。
我独悲歌,紫霞一去,凄凉九辩。
剩大荒酹取,人天孤愤,觅灵均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对沈寐叟的悼念,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深切悲痛。诗人感叹沈寐叟年轻而早逝,仰望京城,眼中充满了无奈与沉重的哀伤。即使在急促的景象中,心中孤独的情感难以忍受,时间似乎也变得缓慢。对于过去的美好梦境,今朝却已悽然断绝。呼唤亡灵无果,哀痛的宣告如同天上的泪水,夜深人静时更显得凄凉。即使在危难之际,仍旧无法看到复兴的希望。山丘被掩盖,风云变幻,回荡着无奈的哀伤。浯溪吟颂,茂陵求诗,然而无边的幽暗让人无所适从。孤独的我在此悲歌,紫霞已去,唯剩凄凉的曲调。面对大荒的孤寂,愤懑无处倾诉,寻找灵魂的伴侣。
注释
- 虞渊: 古代传说中死者的灵魂所归之处,象征着悲伤和绝望。
- 沈陆: 可能指的是沈寐叟的名字或与其相关的事物。
- 紫霞: 可能象征美好而短暂的生命或理想的消逝。
- 茂陵: 指汉代的茂陵,汉武帝的陵墓,也象征着对历史的追忆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情感的敏感捕捉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了悼念沈寐叟而作,沈寐叟可能是朱祖谋的一位亲近的朋友或同仁。他的早逝让诗人感到无比悲痛,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生命短暂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水龙吟》以其悲伤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赢得了读者的共鸣。朱祖谋通过对沈寐叟早逝的哀悼,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诗的开头以“十年轻命危阑”引入,直接而有力地表达了对年轻生命的惋惜。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京城的眺望,展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整个词作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尤其是“痛招魂无些,宣哀有诏”一句,传达了对友人灵魂的呼唤与对悲痛的无奈。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紫霞”、“浯溪”等,既有具体的景物描写,也有抽象的情感寄托,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在描绘自然景象时,常常将其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层的哲理思考。诗的最后,孤独的悲歌与对灵魂伴侣的渴望,呼应了整首词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孤独与无奈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轻命危阑: 以“十年”指代短暂的生命,表达对年轻生命的惋惜。
- 望京遂瞑登楼眼: 望着京城,眼中充满了失落与悲伤。
- 虞渊急景: 描写景色急促而悲凉,暗示时光的流逝。
- 伶俜已忍,须臾盍缓: 感到孤独与无助,时间的流逝令人烦恼。
- 沈陆繁忧: 提及沈寐叟,展现作者对其忧愁的深切感受。
- 痛招魂无些: 企图呼唤亡灵,但无从回应。
- 宣哀有诏: 公开哀悼,仿佛有官方的命令。
- 经天泪,中宵泫: 形容眼泪如同天际般流淌,夜深时更显凄凉。
- 掩山丘风回云偃: 描述自然景象,暗示生命的终结。
- 浯溪撰颂: 提及浯溪的吟咏,表达对文学的追求。
- 我独悲歌: 诗人感到孤独,唱着悲伤的歌。
- 剩大荒酹取: 对无边荒凉的感慨,表达内心的空虚与愤懑。
修辞手法
- 比喻: “经天泪”比喻诗人的悲痛如天际的泪水,增强了感情的表达。
- 拟人: 诗句中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 对仗: 诗中使用对仗的修辞,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年轻生命的惋惜、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霞: 象征短暂而美好的事物,暗示生命的脆弱。
- 浯溪: 代表文学的追求与对美好记忆的向往。
- 山丘: 象征生命的终结与自然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对友人的怀念
B) 自然景色的描写
C) 爱情的甜蜜
D) 社会的繁荣 -
诗中“十年轻命危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愤怒
C) 惋惜
D) 欢喜 -
“我独悲歌,紫霞一去”中的“紫霞”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失去的爱情
D) 成功的事业
答案
- A) 对友人的怀念
- C) 惋惜
- A) 美好的回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名作,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 《静夜思》: 李白的经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水龙吟》与《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前者更偏重于个人的哀伤,后者则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结合。
- 《水龙吟》与《静夜思》:同样是对孤独的反思,前者更加强调对友人的怀念,后者则集中在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格律与技巧》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