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入我门来》
时间: 2025-01-19 16:55: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入我门来
李慈铭 〔清代〕
莲炬千行,花钗九树,蓬瀛寿母堂开。
燕燕娇飞,新傍荔红栽。
似闻舞彩银尊侧,有仕女屏风十幅裁。
启金萱笑口,佳儿如雪,几日投怀。
休道汉宫画错,燕支恁时种就,珠玉盈胎。
绕膝名王,郭落锦毰毸。
须知大鼻齇王种,有龙凤丰姿虎豹才。
趁东风爆竹,磊棋弄蜡,送入门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环境优美,充满生机。首先提到的是盛开的莲花和美丽的花钗,象征着繁华和喜庆。接着,诗中描绘了飞舞的燕子,新栽的荔枝树,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氛围。诗人似乎听见了舞女在银色酒器旁欢快饮酒的声音,以及十幅精美的屏风装饰着宴席。
接下来描写了金母亲的笑容,孩子们如雪般纯洁,在这样的日子里,母亲温暖的怀抱是多么的值得珍惜。诗中提到汉宫的画作并不重要,因为如今的燕支也是盛产美好的,象征着富饶与繁荣。
最后,诗人提到围绕膝前的名王与美丽的装饰,暗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最后一句“趁东风爆竹,磊棋弄蜡,送入门来”,暗示着欢庆的时刻和对未来的期待。
注释
- 莲炬:指盛开的莲花,象征纯洁和美好。
- 花钗:古代女子头饰,表示女性的美丽。
- 蓬瀛:指仙境或神仙居所,象征长寿与幸福。
- 燕燕:这里指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
- 仕女:指有身份的女性,通常是指宫廷中的女子。
- 金萱:金色的母亲,象征亲情。
- 珠玉盈胎:比喻孩子们如珍宝般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慈铭(约1640-约1711),字仁甫,号东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李慈铭的作品多描写社会风俗,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庆祝活动或者家庭团聚的场合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送入我门来》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温暖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莲炬千行”和“荔红栽”,来传达一种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在情感上,诗人不仅关注个人的幸福,也展示了对家庭和睦的渴望。金母亲的笑容和孩子们的纯真,都是家庭幸福的象征,表明了诗人对美满家庭生活的珍视。同时,诗中提到的“珠玉盈胎”则更进一步表现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物到家庭情感,最后引向未来的祝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情。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使人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莲炬千行:盛开的莲花如同点燃的火炬,象征喜庆与繁华。
- 花钗九树:美丽的花钗装饰着女子,暗示着女性的美丽。
- 蓬瀛寿母堂开:寿母堂的开启象征着长寿与幸福的来临。
- 燕燕娇飞:燕子轻盈飞舞,象征春天的到来。
- 新傍荔红栽:新栽的荔枝树映衬着春意,暗示生活的美好。
- 似闻舞彩银尊侧:似乎听见舞女在银色酒器旁欢快饮酒的声音。
- 有仕女屏风十幅裁:十幅屏风的装饰,增添了宴会的华丽气氛。
- 启金萱笑口:金母亲的笑容,象征着温暖与幸福。
- 佳儿如雪:孩子们的纯洁如雪,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的珍视。
- 几日投怀:表达了对亲情的依恋。
- 休道汉宫画错:不必在意过去的遗憾,未来才是关键。
- 燕支恁时种就,珠玉盈胎:比喻着生活的富饶与美好。
- 绕膝名王:名王在膝前,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美好。
- 须知大鼻齇王种:提醒人们要知道未来的潜力。
- 有龙凤丰姿虎豹才:比喻孩子们的天赋与未来的成就。
- 趁东风爆竹,磊棋弄蜡:迎接喜庆的时刻,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 送入门来:最终的祝福,迎接美好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佳儿如雪”,比喻孩子的纯洁。
- 拟人:如“燕燕娇飞”,赋予燕子以生命的情感。
- 对仗:如“莲炬千行,花钗九树”,工整对称,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家庭与亲情的珍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炬:象征纯美与喜庆。
- 荔红:象征丰收与幸福。
- 金萱:象征母爱与温暖。
- 珠玉:象征珍贵的生活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莲炬”象征什么?
- A. 纯洁
- B. 财富
- C. 力量
- 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对家庭的珍视的?
- A. 自然景物
- B. 战争
- C. 旅行
- “佳儿如雪”中的“雪”代表什么?
- A. 冷漠
- B. 纯洁
- C. 富贵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李慈铭的《送入我门来》在情感上都关注亲情与生活,但李白更偏重于孤独的思考,而李慈铭则是欢庆与希望的气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李慈铭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