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鞠十二朝散将漕二浙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1:46:03

关塞烟尘二十秋,适持使节海山头。

行衙到处皆如寺,按部经年不离舟。

公举所知当勿枉,上供易足更何求。

若论安便无加此,秪恐旁求第一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鞠十二朝散将漕二浙 其一 张舜民 〔宋代〕 关塞烟尘二十秋,适持使节海山头。 行衙到处皆如寺,按部经年不离舟。 公举所知当勿枉,上供易足更何求。 若论安便无加此,秪恐旁求第一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边关战火与尘土中度过了二十个春秋,如今你手持使节前往海边的山头。你的行衙所到之处都像寺庙一样清静,常年巡视不离开舟船。公事上推荐你所了解的人才,不要冤枉了他们;上供的物资容易满足,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如果要论安逸便利,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只是恐怕会吸引更多一流人才的旁求。

注释: 字词注释:

  • 关塞:边关,指边疆地区。
  • 烟尘:战火与尘土,比喻战乱。
  • 二十秋:二十年。
  • 适持使节:刚刚接任使节的职务。
  • 海山头:海边的高山,指浙江一带。
  • 行衙:官员的办公处所。
  • 按部:巡视各部。
  • 经年:常年。
  • 公举所知:公事上推荐自己了解的人。
  • 上供:向上级或朝廷提供物资。
  • 安便:安逸便利。
  • 旁求: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官员的职责与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流传后世。此诗为送别诗,表达对鞠十二朝散将赴任浙江的祝愿与期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代不详。鞠十二朝散将即将前往浙江担任重要职务,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其的祝福和对公职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鞠十二朝散将赴任浙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职责的理解和对公职的期望。首联以边关战火为背景,突出了鞠十二朝散将的历练与成熟。颔联和颈联则描绘了其行衙的清静和常年巡视的艰辛,同时强调了公正选拔人才和满足上供的重要性。尾联则表达了对鞠十二朝散将安逸便利的祝愿,同时也隐含了对更多优秀人才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公职人员的深切期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关塞烟尘二十秋”展现了鞠十二朝散将的历练与成熟,而“适持使节海山头”则描绘了其即将赴任的新职务。
  • 颔联:“行衙到处皆如寺”形容其办公处所的清静,“按部经年不离舟”则突出了其常年巡视的艰辛。
  • 颈联:“公举所知当勿枉”强调了公正选拔人才的重要性,“上供易足更何求”则表达了满足上供的期望。
  • 尾联:“若论安便无加此”表达了对鞠十二朝散将安逸便利的祝愿,“秪恐旁求第一流”则隐含了对更多优秀人才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行衙到处皆如寺”用寺庙的清静比喻办公处所的宁静。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关塞烟尘二十秋”与“适持使节海山头”,“公举所知当勿枉”与“上供易足更何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鞠十二朝散将的祝福和对公职的期望,强调了公正选拔人才和满足上供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安逸便利的祝愿和对更多优秀人才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塞烟尘:战火与尘土,象征战乱与历练。
  • 海山头:海边的高山,象征新职务的挑战与机遇。
  • 行衙如寺:清静的办公处所,象征宁静与专注。
  • 不离舟:常年巡视,象征职责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关塞烟尘二十秋”指的是什么? A. 边关战火与尘土 B. 海边的高山 C. 办公处所的清静 D. 常年巡视的艰辛

  2. 诗中“行衙到处皆如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 A. 对鞠十二朝散将的祝福 B. 对公职的期望 C. 对安逸便利的祝愿 D. 对更多优秀人才的期待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送程公辟之任》:同样为送别诗,表达对友人赴任的祝福与期望。

诗词对比:

  • 张舜民此诗与王安石的《送程公辟之任》都体现了对友人赴任的祝福,但张诗更强调公职的职责与期望,而王诗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有助于理解此诗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