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道者永觉》

时间: 2025-01-04 06:18:01

久修头陀行,但欠僧伽衣。

胡为走红尘,涴面不忍挥。

忽觉东州梦,又指西山归。

九峰富泉石,百里环翠微。

买山吾无钱,亦解守钓矶。

儿女苦牵挽,此身陷重围。

临分一太息,山中音信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道者永觉 久修头陀行,但欠僧伽衣。 胡为走红尘,涴面不忍挥。 忽觉东州梦,又指西山归。 九峰富泉石,百里环翠微。 买山吾无钱,亦解守钓矶。 儿女苦牵挽,此身陷重围。 临分一太息,山中音信稀。

白话文翻译:

长久以来修行头陀的行持,只是缺少僧伽的衣裳。 为何要走进这纷扰的红尘,弄脏了脸面却不忍挥去。 忽然间感觉到东州的梦境,又指向西山归去。 九峰之间泉水石头丰富,百里之内环绕着翠绿的山峦。 想要买山却没有钱,也懂得守在钓鱼的石矶旁。 儿女们苦苦牵绊,使得自己陷入重重包围。 临别时分深深叹息,山中的音信稀少。

注释:

  • 头陀行:指佛教中苦行僧的修行方式。
  • 僧伽衣:僧人的服装。
  • 红尘:指世俗世界。
  • 涴面:弄脏脸面。
  • 东州梦:比喻世俗的幻梦。
  • 西山归:指归隐山林。
  • 九峰:指多座山峰。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峦。
  • 钓矶:钓鱼时坐的石头。
  • 太息:深深的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佛教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灼送别一位名叫杨永觉的道者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超脱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与世俗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向往。诗中“久修头陀行,但欠僧伽衣”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坚持,也透露出对世俗的无奈。“胡为走红尘,涴面不忍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超脱的愿望。后文通过对山林的描绘,如“九峰富泉石,百里环翠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林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修行与世俗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超脱和归隐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久修头陀行,但欠僧伽衣”:表达了诗人长期修行,但仍未完全脱离世俗。
  2. “胡为走红尘,涴面不忍挥”:诗人为何要走进这纷扰的红尘,弄脏了脸面却不忍挥去。
  3. “忽觉东州梦,又指西山归”:忽然间感觉到东州的梦境,又指向西山归去。
  4. “九峰富泉石,百里环翠微”:九峰之间泉水石头丰富,百里之内环绕着翠绿的山峦。
  5. “买山吾无钱,亦解守钓矶”:想要买山却没有钱,也懂得守在钓鱼的石矶旁。
  6. “儿女苦牵挽,此身陷重围”:儿女们苦苦牵绊,使得自己陷入重重包围。
  7. “临分一太息,山中音信稀”:临别时分深深叹息,山中的音信稀少。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修行与世俗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超脱的渴望。
  • 拟人:“涴面不忍挥”赋予了红尘以人的情感。
  • 象征:“西山归”象征归隐山林,超脱世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超脱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头陀行:苦行僧的修行方式,象征修行生活。
  • 红尘:世俗世界,象征纷扰的现实生活。
  • 西山:归隐山林,象征超脱和宁静。
  • 九峰、翠微:自然山林,象征宁静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久修头陀行”中的“头陀行”指的是什么? A. 佛教中苦行僧的修行方式 B. 世俗的生活方式 C. 山林中的隐居生活 答案:A

  2. 诗中“胡为走红尘”中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A. 佛教中苦行僧的修行方式 B. 世俗的世界 C. 山林中的隐居生活 答案:B

  3. 诗中“又指西山归”中的“西山”象征什么? A. 佛教中苦行僧的修行方式 B. 世俗的世界 C. 归隐山林,超脱世俗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灼的《送杨道者永觉》都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王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修行与世俗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王灼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