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四》

时间: 2025-01-07 23:24:55

山庐好,灭烛起帘钩。

萤火随风飘葛帐,虫声如雨上高楼。

一榻卧深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庐好,灭烛起帘钩。
萤火随风飘葛帐,虫声如雨上高楼。
一榻卧深秋。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中的小屋真是好,熄灭蜡烛,拉起帘钩。
萤火虫随风飘荡在帐篷里,虫鸣如雨声在高楼上。
我在深秋的夜晚,懒散地躺在床上。

注释:

  • 山庐:山中小屋,指诗人所居之地,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
  • 灭烛:熄灭蜡烛,意味着夜色降临,环境宁静。
  • 帘钩:拉起的帘子,表示室内的温馨和私密。
  • 萤火:萤火虫,夜晚点点光亮,渲染了诗人的环境。
  • 虫声如雨:虫鸣声如同雨滴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清幽。
  • 一榻卧深秋:在深秋的夜晚,懒散地躺在床上,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描绘的山居生活与隐士文化有着密切关系。隐士生活常常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安静与舒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燮,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表现静谧的自然景观与淡泊的生活情趣。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多趋向于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中小屋生活的热爱。开头“山庐好”一语简洁明了,直接表达了对居住环境的赞美。而“灭烛起帘钩”则暗示了夜幕的降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萤火随风飘葛帐”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象,萤火虫在风中轻轻摇曳,给人以梦幻般的感受。最后一句“一榻卧深秋”,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也隐含着对深秋季节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庐好:诗人对居住环境的赞美,暗示其向往隐逸生活。
    • 灭烛起帘钩:描绘夜晚的降临,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萤火随风飘葛帐:表现夜晚的美丽与宁静。
    • 虫声如雨上高楼:虫鸣声如同雨声,增强了夜晚的氛围。
    • 一榻卧深秋:表现诗人的悠闲,隐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虫声如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虫鸣的氛围。
    • 拟人:萤火虫随风飘荡,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庐: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 萤火: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 虫声:传达出秋夜的清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灭烛起帘钩”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烛光明亮
    • B. 夜色降临
    • C. 诗人忧伤
  2. “虫声如雨”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社会动荡
    • B. 自然与隐逸
    • C. 爱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高燮的《望江南六十四阕》与王维的《山居秋暘》都表现了隐逸生活的主题,但王维的作品更为沉静、深沉,而高燮的诗则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种轻松的生活状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燮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