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省副宝臣北使
梅尧臣
紫服黄金带,银鞍翠锦鞯。
犯寒辞汉省,持礼入胡天。
左衽通华语,名王接右贤。
旧山回可记,碣石与燕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名叫王省副宝臣的使者准备北上出使的情景。诗中提到他身着华丽的服饰,佩戴金带,骑着装饰精美的马。面对寒冷的天气,他告别汉朝的官署,带着礼物前往胡地。虽然他身着左衽的衣服(即汉族服饰),但能够流利地说华夏的语言,受到王者的接待,并与贤士交往。诗的最后提到旧日的山水仍然让人怀念,提及碣石和燕地的风光。
注释:
- 紫服:指紫色的官服,象征尊贵和高位。
- 黄金带:佩戴的金色腰带,代表身份的荣耀。
- 银鞍:指马鞍是银制的,突显出使者的奢华。
- 翠锦鞯:鞯是马的鞍垫,翠锦则是一种华丽的绸缎,进一步表现出使者的富贵。
- 犯寒:面对寒冷的天气。
- 辞汉省:告别汉朝的官署。
- 左衽:古代汉族男子的服装特点,左衽表示汉民族的传统。
- 通华语:能说汉语,指使者的文化素养。
- 名王:王者的称号,可能指的是接待他的国君。
- 碣石与燕服:碣石指的是风景名胜,燕服指燕国的服饰,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约1000—1060),宋代诗人,字子云,号白云山人,福建人。梅尧臣以其清新飘逸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梅尧臣生活的宋代,正值国家与周边民族交往频繁的时期。王省副宝臣作为使者,肩负着重要的外交使命,诗歌通过描绘他出使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事务和使者所承担责任的关注。
诗歌鉴赏:
《送王省副宝臣北使》是梅尧臣以典雅的笔调描绘使者出行的情景,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深邃。开头两句“紫服黄金带,银鞍翠锦鞯”通过细致的描绘,突出了使者的身份和地位,展现了出使的隆重与尊贵。而“犯寒辞汉省,持礼入胡天”则转折出使的艰辛与使命,使人感受到使者在严寒中不辞辛劳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的“左衽通华语,名王接右贤”,诗人不仅展示了使者的文化素养与能力,还体现出他在外交场合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设定让人对使者的未来充满期待。最后一句“旧山回可记,碣石与燕服”则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在此达到了高潮,体现了对个人与国家、故乡与异地之间情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反映了时代的气息以及个人在国家大义面前的责任与担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服黄金带:使用紫色官服和金带,彰显身份。
- 银鞍翠锦鞯:银色马鞍与华丽的鞍垫,体现奢华与地位。
- 犯寒辞汉省:勇敢面对寒冷,告别汉朝的官署,强调使命感。
- 持礼入胡天:带着礼物进入胡地,展现出使者的礼仪与责任。
- 左衽通华语:虽然身着汉服,但能流利沟通,体现文化自信。
- 名王接右贤:名王接待贤士,象征外交的成功与尊重。
- 旧山回可记:回首故乡的山水,表达思乡之情。
- 碣石与燕服:提到碣石与燕国之服,暗示对故土的深情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描绘的服饰、马鞍等意象,丰富了诗的视觉效果。
- 比喻:通过具体的物象传递了深层的情感和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使者的出使情景,展现了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与人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服:象征权力与地位。
- 黄金带:财富与荣华。
- 银鞍翠锦鞯:奢华,代表使者的身份。
- 寒:艰难与挑战。
- 胡天:异国情调,外交目的地。
- 旧山:思乡情结,故土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左衽”指的是什么?
- A. 汉族服饰
- B. 胡族服饰
- C. 文人服饰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个人的生活
- B. 国家事务与使者的使命
- C. 风景名胜
-
“紫服黄金带”中的“黄金带”主要象征:
- A. 财富
- B. 忍耐
- C. 友情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前途与友谊的深厚。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过描绘夜晚河流的壮丽场景,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与梅尧臣的思乡情怀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