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二织室》

时间: 2025-01-17 08:38:20

常闻汉皇后,织室数来观。

宫女岂不勤,帝衮得以完。

亦将成纁黄,非用竞龙鸾。

意在奉宗庙,後人其可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常闻汉皇后,织室数来观。
宫女岂不勤,帝衮得以完。
亦将成纁黄,非用竞龙鸾。
意在奉宗庙,後人其可安。

白话文翻译:

常常听说汉朝的皇后,会在织女的房间里多次前来观看。
宫女们难道不辛勤吗?皇帝的衣服才能够完美无瑕。
即将织成的丝绸是纁色和黄色的,并不是用来争夺龙凤的华丽。
她们的用心是为了奉献给宗庙,希望后人能够安宁。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皇后:指的是汉朝的皇后,特指汉武帝时期的王皇后。
  • 织室:指织布的房间,古代宫女们在此织造衣物。
  • 帝衮:指皇帝的衣服,古代皇帝的服装多为华丽。
  • 纁黄:纁色是一种红色,黄则是黄色,指的是织成的丝绸颜色。
  • 竞龙鸾:龙和凤是古代象征皇权和华贵的动物,形容华丽的衣物。
  • 宗庙:祖先的庙宇,古代人们常常供奉祖先,以求后代安宁。

典故解析:

  • 汉朝的皇后与宫女的辛勤工作,展现了古代对皇权与责任的重视。
  • 诗中提到的“奉宗庙”,反映出对祖宗的崇敬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子云,号松溪,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擅长诗歌与词曲,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民生为题材,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背景是当时社会对皇权的重视以及对传统礼仪的强调。诗人通过描写织室中的宫女辛勤工作,反映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安定的期望。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织室》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汉朝皇后在织布过程中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宫女辛勤工作的赞美,表明了对皇权的支持与对未来的期许。诗的前两句提到汉皇后频繁前来的观察,突出了织布工作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宫女岂不勤”的反问,强调了宫女们的努力与奉献,显示出她们在国家大义面前的责任感。

在色彩的描写上,“成纁黄”不仅展现了织物的美丽,也隐喻了皇权的尊贵。这种对比与联想让人感受到古代织布工艺的精湛与皇权的神圣。最后,“意在奉宗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强调了这些努力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华丽,更是为了后代的安宁与国家的繁荣。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却深邃,体现了梅尧臣对历史、责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常闻汉皇后,织室数来观。
    诗人开篇提到汉朝的皇后多次前来织室观看,体现了皇后对织布的重视,暗示着织布的重要性。

  2. 宫女岂不勤,帝衮得以完。
    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宫女们的辛勤工作是皇帝华服得以完美的原因,间接赞美她们的奉献精神。

  3. 亦将成纁黄,非用竞龙鸾。
    表达即将完成的织物颜色,说明这些衣物并不是为了奢华,而是有更深的意义。

  4. 意在奉宗庙,後人其可安。
    诗的结尾用“奉宗庙”表达了对传统的尊重,强调这种努力是为了后代的安宁与国家的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宫女岂不勤,帝衮得以完”,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用“岂不勤”引导读者思考,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比喻:用“竞龙鸾”比喻华丽衣物,显示出对华贵与实际意义的对比。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皇权的责任与对未来的期望展开,强调辛勤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出对传统与祖宗的崇敬,传达出一种对国家、民族未来安定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织室:象征着辛勤劳动与创造。
  • 宫女:代表着默默奉献的群体。
  • 帝衮:象征着皇权的威严与尊贵。
  • 宗庙:代表着传统与祖先的崇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皇后”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后?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2. “宫女岂不勤,帝衮得以完”中的“勤”指的是什么?
    A. 勤劳
    B. 勤奋学习
    C. 勤俭节约
    D. 勤于交际

  3. 诗的最后一句“後人其可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虑
    B. 期望
    C. 不满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与陆游的作品,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及国家的关心,但梅尧臣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而陆游则多以豪放的情怀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