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四 忆南中风物》

时间: 2025-01-14 20:23:56

仙路远、佳节簇青娥。

社集银笙时赶棒,赛神箫鼓更闻歌。

柳下且婆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四 忆南中风物
作者: 饶宗颐

仙路远佳节簇青娥。
社集银笙时赶棒,
赛神箫鼓更闻歌。
柳下且婆娑。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仙路上,佳节的气氛聚集了青色的仙女。
在社集上,银笙声中赶着棒,
赛神的场合里,箫鼓声中更传来歌声。
在柳树下,伴着舞姿轻盈的婆娑。


注释:

  • 仙路:指通往仙界的道路,象征着美好和理想的境界。
  • 佳节:指美好的节日,通常与自然的变化和人们的庆祝活动相关。
  • 青娥:青色的仙女,形象优雅,常用于古诗中表示美丽的女性。
  • 社集:指乡村的集会,传统上是人们举行庆祝活动的场所。
  • 银笙:一种乐器,通常用银制成,声音清脆悦耳。
  • 赶棒:指在节庆中人们进行的一种活动,可能是用棒子打击乐器。
  • 赛神:指祭祀神灵的活动,常伴有歌舞表演。
  • 箫鼓:传统乐器,箫为管乐器,鼓为打击乐器,二者合奏常用于庆典。
  • 婆娑:形容舞姿轻盈、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饶宗颐(1917-2018),字宗颐,号惟岳,福建人,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兼修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其诗歌风格清新,常融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之际,饶宗颐通过对南中风物的追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传统节日的珍视。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四 忆南中风物》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南方的节庆景象,充分展现了南中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开篇“仙路远佳节簇青娥”,通过“仙路”与“佳节”的结合,设定了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意的背景,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的节日盛典中。青娥的出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优美的氛围,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中间部分描绘了社集的热闹场景,银笙的清脆声响与赶棒的活动交织,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愉与活力。这里的“赛神”则引入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与祝福,箫鼓声中的歌唱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结尾“柳下且婆娑”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画面,柳树下的舞姿似乎在诉说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南方风物的深情怀念,体现了饶宗颐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路远佳节簇青娥:描绘了遥远的仙路与节日的交汇,青娥的出现象征着美好与理想。
  2. 社集银笙时赶棒:展现了乡村社集的热闹场面,银笙的音乐与赶棒的民俗活动相得益彰。
  3. 赛神箫鼓更闻歌:描述了赛神的盛况,箫鼓声中更添了歌声,表现出人们的喜悦与热情。
  4. 柳下且婆娑:描绘了在柳树下轻盈舞动的场景,象征着生活的优美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仙路”与“佳节”的比喻,将节日的氛围与理想境界相联系。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体现了古诗的对仗工整之美。
  • 意象:柳、青娥等意象的使用,赋予了诗歌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南中独特风物的深切怀念,呈现了节日的欢快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路: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佳节:表现节日的欢快与庆祝。
  • 青娥:象征美丽与优雅。
  • :代表着柔美与生命力。
  • 歌声:传达出欢乐与人们的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娥”象征着什么? A. 美丽的女性
    B. 凶猛的动物
    C. 严酷的环境
    D. 传统的乐器

  2. “柳下且婆娑”中“婆娑”指的是什么? A. 舞姿
    B. 诗歌
    C. 河流
    D. 山林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自然的敬畏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科技的追求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望江南 其四 忆南中风物》在自然描写上都有细腻之处,但前者更注重月夜的静谧与哀愁,而后者则表现出节日的欢快与热烈,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饶宗颐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及相关注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