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折子明丈闲居杂兴十首》

时间: 2025-01-19 21:24:21

赏识元非易,登临政尔难。

要须穷应接,宁可肆讥弹。

胜践千年近,高风六月寒。

由来炯水玉,固愈耀朱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折子明丈闲居杂兴十首 赵蕃 〔宋代〕

赏识元非易,登临政尔难。 要须穷应接,宁可肆讥弹。 胜践千年近,高风六月寒。 由来炯水玉,固愈耀朱丹。

白话文翻译:

赏识一个人原本就不容易,登临高处更是难事。 需要彻底地应对接待,宁可放肆地批评指责。 美好的经历千年近在眼前,高尚的风范即使在六月也让人感到寒冷。 因为水玉的光芒总是比朱丹更加耀眼。

注释:

  • 赏识:认识并珍视某人的才能或品质。
  • 登临:登上高处,这里比喻达到高位或成就。
  • 政尔:正是如此。
  • 要须:必须,需要。
  • 穷应接:彻底地应对接待。
  • 宁可:宁愿。
  • 肆讥弹:放肆地批评指责。
  • 胜践:美好的经历或实践。
  • 高风:高尚的风范或品德。
  • 炯水玉:明亮如水的玉石,比喻清廉高洁。
  • 固愈:当然更加。
  • 耀朱丹:耀眼的朱红色,比喻显赫或华丽。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是赵蕃在与友人折子明的闲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赏识”与“登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挑战的深刻认识。首两句直接点出了赏识人才的不易和达到高位的艰难,体现了诗人对世态的清醒认识。中间两句则强调了在面对挑战时应有的态度,即彻底应对而非逃避,宁可直言批评也不随波逐流。最后两句通过“炯水玉”与“耀朱丹”的对比,赞美了清廉高洁的品质,暗示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光芒。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批判。

诗词解析:

  • 首句“赏识元非易”直接表达了赏识人才的困难,这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 次句“登临政尔难”进一步以登高为喻,说明了达到高位或成就的艰难。
  • 第三、四句“要须穷应接,宁可肆讥弹”提出了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强调了彻底应对和直言不讳的重要性。
  • 第五、六句“胜践千年近,高风六月寒”通过对比,赞美了高尚品质的持久影响力。
  • 最后两句“由来炯水玉,固愈耀朱丹”通过比喻,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暗示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而非外在的华丽。

意象分析:

  • “炯水玉”与“耀朱丹”是诗中的重要意象,前者象征清廉高洁,后者象征显赫华丽。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赏识元非易”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赏识很容易 B. 赏识很困难 C. 赏识无所谓 D. 赏识很普遍
  2. “登临政尔难”中的“登临”比喻什么? A. 登山 B. 登高 C. 达到高位 D. 登楼
  3. “要须穷应接”中的“穷应接”是什么意思? A. 彻底应对 B. 完全拒绝 C. 简单应对 D. 部分接受
  4. “由来炯水玉,固愈耀朱丹”中的“炯水玉”比喻什么? A. 显赫华丽 B. 清廉高洁 C. 普通平凡 D. 外在华丽

答案: 1. B 2. C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政治的见解。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赵蕃的这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与赵蕃的这首诗都使用了登高的意象,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政治和社会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许多诗作,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
  • 《宋代诗人传记》:详细介绍了赵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