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时间: 2025-01-14 05:05: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
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
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
独树临江夜泊船。
独树一作独戍贾谊上书忧汉室,
长沙谪去古今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口出发,途经鹦鹉洲时,傍晚时分远望岳阳的情景。诗中写道:汀洲上没有波浪也没有烟雾,楚地的游子思乡情愈发渺茫。夕阳斜照下,汉口的鸟儿飞过,洞庭湖的秋水远远地与天空相连。孤城背靠山岭,寒风中传来号角声;孤独的树木临江而立,夜晚停泊的船只映照着这幅图景。“独树”不仅是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贾谊在朝中忧虑汉室的情怀,长沙被贬之地更让人感受到古今的怜悯。
注释:
字词注释:
- 汀洲:指河边的小岛或沙洲。
- 楚客:指来自楚地的游子。
- 夕阳:黄昏时的太阳。
- 孤城:孤立的城市,暗指岳阳。
- 独树:独自生长的树木,象征孤独。
典故解析:
- 贾谊: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代表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长沙:贾谊被贬之地,表明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故国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8年—763年),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著称,作品情感真挚,景物描写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他从夏口到鹦鹉洲的旅途中,正值夕阳西下,心中涌动着对故乡和国家的思念,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刘长卿的《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首联“汀洲无浪复无烟”,写景简练,既描绘了宁静的水面,又暗示了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楚客相思益渺然”,直接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愈加浓烈。随后的描写中,夕阳、江水、孤城、夜泊的意象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景画卷。
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和排比,使得语句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诗中的“独树”和“孤城”并非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孤独与忧国情怀的象征。通过对贾谊的引述,诗人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相结合,表现出对国家前景的忧虑。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汀洲无浪复无烟: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河洲,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涛汹涌。
- 楚客相思益渺然:游子思乡的情感愈发模糊,表现了思念的无奈。
- 汉口夕阳斜渡鸟:夕阳下的鸟儿飞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 洞庭秋水远连天:洞庭湖的水面与天空相接,呈现出一种辽阔的意境。
- 孤城背岭寒吹角:孤独的城池在寒风中传来号角声,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独树临江夜泊船:孤树旁停泊的船只,象征着孤独的旅程。
- 独树一作独戍贾谊上书忧汉室:通过贾谊的故事,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长沙谪去古今怜:提到长沙,让人想起历史上的悲剧,表达了对古今事态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城背岭”,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使景与情融为一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汀洲:象征宁静与孤独。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离别。
- 孤城:象征孤独与历史的沉重。
- 独树:象征诗人的孤独与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汀洲无浪复无烟”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
- A. 热闹的场景
- B. 宁静的环境
- C. 烟雾缭绕的情景
-
“楚客相思益渺然”中的“益渺然”是什么意思?
- A. 感到更加清晰
- B. 感到更加模糊
- C. 感到更加痛苦
-
诗中提到的“贾谊”象征着什么?
- A. 对自由的追求
- B. 对国家的忧虑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写自然景观,但更多突出壮阔的气势,而刘长卿则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 李白《庐山谣》:表现了对山水的赞美,情感上更加豪放,与刘长卿的细腻对比鲜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刘长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