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
晚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到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白话文翻译
行李轻轻摇晃,像是秋天的到来,我在浪头上终于看到了渔船。
傍晚的烟雾笼罩着树木,鸦雀又回到树上聚集,碧绿的水面与天空相连,海鸥在水面上悠然漂浮。
十字港通向霞屿寺,二灵山直达月波楼。
现在终于实现了我归湖的愿望,常常怀念当年与贺监一同游玩的情景。
注释
- 行李萧萧:行李轻微的声响,表明旅途的宁静,暗示秋天的来临。
- 浪头:波浪的顶端,指水面。
- 晚烟:傍晚时分的烟雾,常用于描绘秋天的氛围。
- 鸦还集:乌鸦回到树上聚集,象征归巢的宁静。
- 十字港:一个交叉的港口,容易辨识的地标。
- 霞屿寺:霞屿上的寺庙,代表着人们对精神寄托的向往。
- 贺监:贺监是诗人朋友的名字,诗中提及他,表达对旧友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字君复,号庐山,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秋天,诗人可能在外旅行,经过东钱湖时,回忆起与友人贺监的往事,生发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东钱湖》是一首描绘湖泊美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开篇的“行李萧萧一担秋”既揭示了秋天的来临,又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用“浪头始得见渔舟”展现了湖面的动态美,仿佛在画出一幅生动的秋日渔舟图。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傍晚的景象:“晚烟笼树鸦还集”,这句细腻地描绘出晚霞与树木相映成趣的画面,鸦雀的归集更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而“碧水连天鸥自浮”则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水天一色的和谐美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后两句则展示了地理景观的变化与历史的沉淀,“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到月波楼”,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引发了诗人对地理与文化的思考。最后一句“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厚。
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情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李萧萧一担秋:通过“行李”的轻声传递出秋天的萧瑟。
- 浪头始得见渔舟:渔舟的出现象征着生活的气息。
- 晚烟笼树鸦还集:傍晚的烟雾与归巢的鸟群,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碧水连天鸥自浮:水天相接,海鸥自在,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十字港通霞屿寺:描写港口与寺庙的连通,象征着人们的精神寄托。
- 二灵山到月波楼:表现出山水的层次感,暗含历史的深邃。
- 于今幸遂归湖愿:表达了对归来的满足与喜悦。
- 长忆当年贺监游:怀念昔日与友人的旅行,情感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行李萧萧”比作秋天的来临。
- 拟人:烟雾“笼”住树木和鸟群,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到月波楼”,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友情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对往昔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代表季节的变化,象征萧瑟与成熟。
- 渔舟:代表生活的气息和人文景观。
- 鸦:象征归属与安宁。
- 海鸥: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霞屿寺:代表精神寄托与文化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晚烟”主要指什么?
- A. 清晨的雾气
- B. 傍晚的烟雾
- C. 中午的阳光
-
诗人怀念的朋友是?
- A. 贺监
- B. 李白
- C. 杜甫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战争
- B. 友情与自然
- C. 财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主题相近。
- 《登高》(杜甫): 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东钱湖》与《春江花月夜》在描绘自然美和人文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友情的怀念,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离愁别绪与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