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予善使君挽辞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9:50:26

壮年方喜脱尘埃,便把州麾上钓台。

冰鉴已明消健讼,民膏不取却馀财。

官箴信尔无遗恨,家学端知有自来。

欲识邦人思恺悌,水声山色亦兴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楼予善使君挽辞 其二》
作者: 史浩

壮年方喜脱尘埃,
便把州麾上钓台。
冰鉴已明消健讼,
民膏不取却馀财。
官箴信尔无遗恨,
家学端知有自来。
欲识邦人思恺悌,
水声山色亦兴哀。

白话文翻译:

壮年时我刚刚喜悦地摆脱了世俗的尘埃,
便在任职的州府上钓鱼休闲。
冰冷的镜子已经清晰,消除了纷争的讼事,
我不贪取百姓的财物,留有余财。
对你的官箴我信任无怨无悔,
家族的学识确实是世代相传。
想要了解这个国家的人们的恺悌之思,
听到水声和山色时也会感到阵阵哀伤。

注释:

  • 壮年:中年时期,通常指人一生中最有力量和能力的阶段。
  • 尘埃:比喻世俗的烦恼与琐事。
  • 州麾:指治理的区域或职位。
  • 冰鉴:比喻明亮的镜子,象征清晰的认识和公正。
  • 民膏:百姓的财富,指民众的辛勤劳动所得。
  • 官箴:指对官员的教诲和劝诫。
  • 恺悌:兄弟之间的和睦与亲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子贞,号宗舫,宋代诗人,曾任职地方官,因其在任职期间清廉正直,受到百姓爱戴。他的诗歌常以清新自然、风格简练著称,擅长描绘人情世故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史浩在任职的州府期间,表达了他对官场清白与民众生活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自己官职的自豪以及对民生的关心,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歌鉴赏:

《楼予善使君挽辞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生哲理的诗。诗的开头描绘了壮年时期作者摆脱尘世繁杂的喜悦,展现出一种对自由与轻松生活的向往。他在州府的钓台上,既是对官职的享受,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接着,作者通过“冰鉴已明消健讼”的描述,表达出他在处理民事纠纷时的公正与清明,显示出他作为一个官员的责任感与担当。

其中提到的“不取却馀财”,则突显了他对权力和财富的态度,既不贪图个人利益,也不损害百姓的利益,表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最后两句通过“欲识邦人思恺悌,水声山色亦兴哀”,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显示出一种内心的悲悯与哀伤。这种情感在优美的自然景观中愈加突出,使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形成一种和谐而深邃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壮年方喜脱尘埃:指作者在壮年时期终于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心情愉悦。
  • 便把州麾上钓台:描绘了他在地方任职后,找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 冰鉴已明消健讼:象征正直与公正,暗示他处理纷争的能力。
  • 民膏不取却馀财:表达了他对百姓财富的尊重与不贪图个人利益的态度。
  • 官箴信尔无遗恨:表明他对自己作为官员的职责与使命感到自豪,毫无遗憾。
  • 家学端知有自来:强调家庭教育与学识传承的重要性。
  • 欲识邦人思恺悌:表达了对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的思考。
  • 水声山色亦兴哀: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伤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此诗采用了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诗中的“冰鉴”比喻公正与清明,“水声山色”则赋予自然以情感,提升了诗的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为主线,展现出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强调了清白为官的责任感与对民生的关心,同时流露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切感悟。

意象分析:

  • 钓台:象征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宁静。
  • 冰鉴:代表公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 水声山色: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诗人的情感寄托与对生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壮年方喜脱尘埃”意指什么?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官职的责任
    D. 对家庭的思念

  2. “民膏不取却馀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贪财无厌
    B. 清白为官
    C. 忧国忧民
    D. 对金钱的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冰鉴”主要象征什么?
    A. 清澈的水
    B. 公正与明晰
    C. 细腻的情感
    D. 冷酷无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平乐·村居》 - 辛弃疾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史浩的诗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与社会责任,杜甫则侧重于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对国家的忧虑。两者都表现出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但视角迥异,史浩更为乐观,而杜甫则显得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精华》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