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9:00:31

径李浑秾白,山桃半淡红。

杏花红又白,非淡亦非秾。

意思解释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其三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径李浑秾白,山桃半淡红。
杏花红又白,非淡亦非秾。

白话文翻译:

小路旁的李花,洁白得如同浓妆,
山上的桃花,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杏花既有红色又有白色,
既不显得淡雅也不显得浓烈。

注释:

  • :小路,指诗中小径旁的花。
  • :指李树,李花在春季盛开。
  • 浑秾:浑浊而浓烈的样子,用来形容李花的颜色。
  • :指桃树,桃花的颜色较为柔和。
  • 杏花:指杏树的花,花色多变。

典故解析: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展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春花的描写,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花开时节,作者在小路旁观察花朵,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激发了创作灵感。诗中所描绘的花朵正是春天的象征,表达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初春时节花卉的多样性和美丽。诗的开头通过“径李浑秾白”一句,展现出李花的洁白,仿佛是大自然为春天涂抹的浓妆,给人一种清新又富有层次感的视觉体验。接着“山桃半淡红”,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呈现出桃花的柔和,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表达了春日的温柔和恬静。

诗的最后两句“杏花红又白,非淡亦非秾”,则进一步丰富了春花的色彩和形态,使得整首诗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杏花的多样性象征着生命的丰富和复杂,诗人通过对花的细腻观察和描写,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径李浑秾白:小路旁的李花开得浓白,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清新气息。
  2. 山桃半淡红:山上的桃花颜色柔和,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 杏花红又白:杏花的色彩丰富,既有红色又有白色,表现出春花的多样性。
  4. 非淡亦非秾:杏花的色彩不淡也不浓,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浑秾白”与“半淡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形象化:通过色彩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卉,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生命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花:象征着纯洁与清新。
  • 桃花:代表着温柔和美好,常与爱情相关。
  • 杏花:象征着繁多与丰富,表现出生命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种花分别是哪些? A. 李花、桃花、杏花
    B. 菊花、梅花、桃花
    C. 玫瑰、百合、杏花
    D. 牡丹、梅花、李花

  2. “非淡亦非秾”中“秾”的意思是? A. 浓
    B. 淡
    C. 细
    D. 厚

  3. 这首诗表现的主要季节是? A. 夏季
    B. 冬季
    C. 秋季
    D. 春季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的诗更强调旅途的急迫与壮丽,而杨万里的诗则注重细腻的花卉描写,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古典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