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御制上元观灯》
时间: 2025-01-07 18:4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幰霓旌夹露台,夜凉宫扇月中开。 龙衔烛抱金门出,鳌负山趋玉座来。 砀极戏添夷客喜,柏梁篇较从臣材。 共知天意同民乐,愿奏君王万寿杯。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车幔和彩虹般的旗帜环绕着露台,夜晚凉爽,宫扇在月光下展开。 龙形的烛台抱着金门而出,巨鳌背负着山峰向玉座趋近。 砀极的戏增添了外国客人的喜悦,柏梁篇比较了臣子的才能。 大家都明白天意与民众的快乐相同,愿意为君王献上万寿无疆的酒杯。
注释:
- 翠幰:翠绿色的车幔。
- 霓旌:彩虹般的旗帜。
- 露台:宫中的高台。
- 龙衔烛:龙形的烛台。
- 金门:宫门。
- 鳌负山:传说中的巨鳌背负山峰。
- 玉座:皇帝的宝座。
- 砀极戏:古代的一种戏剧。
- 夷客:外国客人。
- 柏梁篇:古代的一种文学作品,用以比较臣子的才能。
- 从臣:跟随皇帝的臣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北宋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曾巩应皇帝之命所作,以庆祝上元节(元宵节)的灯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宋代上元节期间,皇帝举行盛大灯会时,曾巩应皇帝之命所作,旨在赞美皇帝的德政和国家的繁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上元节灯会的盛况,展现了皇宫的辉煌和节日的喜庆。诗中“翠幰霓旌夹露台”和“龙衔烛抱金门出”等句,运用华丽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灯会的壮观场面。同时,诗人通过“共知天意同民乐”一句,表达了皇帝与民同乐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宫廷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幰霓旌夹露台”:描绘了灯会现场的华丽景象,翠绿的车幔和彩虹般的旗帜环绕着露台,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喜庆的氛围。
- “夜凉宫扇月中开”:夜晚凉爽,宫扇在月光下展开,增添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美感。
- “龙衔烛抱金门出”:龙形的烛台抱着金门而出,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灯会的盛大。
- “鳌负山趋玉座来”:巨鳌背负着山峰向玉座趋近,寓意着国家的稳固和繁荣。
- “砀极戏添夷客喜”:砀极的戏增添了外国客人的喜悦,展示了国家的开放和文化的影响力。
- “柏梁篇较从臣材”:柏梁篇比较了臣子的才能,体现了朝廷人才济济,国家治理有序。
- “共知天意同民乐”:大家都明白天意与民众的快乐相同,表达了皇帝与民同乐的美好愿景。
- “愿奏君王万寿杯”:愿意为君王献上万寿无疆的酒杯,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衔烛”、“鳌负山”等,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灯会的盛况。
- 对仗:如“翠幰霓旌”与“龙衔烛抱”等,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皇帝的德政和国家的繁荣,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通过描绘上元节灯会的盛况,诗人传达了皇帝与民同乐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翠幰:翠绿色的车幔,象征着皇宫的华丽和庄严。
- 霓旌:彩虹般的旗帜,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国家的繁荣。
- 龙衔烛:龙形的烛台,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灯会的盛大。
- 鳌负山:巨鳌背负着山峰,寓意着国家的稳固和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幰霓旌”指的是什么? A. 翠绿的车幔和彩虹般的旗帜 B. 翠绿的宫殿和彩虹般的桥梁 C. 翠绿的山峰和彩虹般的河流 答案:A
-
“龙衔烛抱金门出”中的“龙衔烛”象征着什么? A. 皇权的威严 B. 灯会的盛大 C. 国家的繁荣 答案:A
-
诗中“共知天意同民乐”表达了什么? A. 皇帝与民同乐的美好愿景 B. 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C. 人民的幸福和安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元日》:描绘了春节的喜庆场面,与曾巩的这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国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曾巩的《和御制上元观灯》与王安石的《元日》:两首诗都描绘了节日的喜庆场面,但曾巩的诗更注重描绘皇宫的辉煌和灯会的盛大,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是研究曾巩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