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郑微之 曾巩 〔宋代〕
故人容下榻,清宴得传杯。 地秀偏宜竹,天寒未见梅。 云林千嶂出,烟艇一帆开。 且醉休言别,归期信召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老朋友允许我留宿,清雅的宴会上可以传递酒杯。这个地方风景秀丽,特别适合竹子生长,但天气寒冷,还没有看到梅花。云雾缭绕的林中,群山连绵起伏,烟雾中的小船扬起一帆启航。暂且醉倒,不要谈论离别,归期相信会被召唤催促。
注释:
字词注释:
- 故人:老朋友。
- 容下榻:允许留宿。
- 清宴:清雅的宴会。
- 传杯:传递酒杯,指宴会上的饮酒。
- 地秀:地方风景秀丽。
- 偏宜:特别适合。
- 天寒:天气寒冷。
- 未见梅:还没有看到梅花。
- 云林:云雾缭绕的林中。
- 千嶂:群山连绵起伏。
- 烟艇:烟雾中的小船。
- 一帆开:扬起一帆启航。
- 且醉:暂且醉倒。
- 休言别:不要谈论离别。
- 归期:归来的日期。
- 信召催:相信会被召唤催促。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与故人相聚的情景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曾巩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与老朋友郑微之相聚时所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与故人相聚的情景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首联“故人容下榻,清宴得传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清雅宴会上的愉悦心情。颔联“地秀偏宜竹,天寒未见梅”通过对竹子和梅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颈联“云林千嶂出,烟艇一帆开”以壮丽的画面描绘了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尾联“且醉休言别,归期信召催”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归期的期待,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人容下榻,清宴得传杯:故人允许我留宿,清雅的宴会上可以传递酒杯。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清雅宴会上的愉悦心情。
- 地秀偏宜竹,天寒未见梅:这个地方风景秀丽,特别适合竹子生长,但天气寒冷,还没有看到梅花。通过对竹子和梅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
- 云林千嶂出,烟艇一帆开:云雾缭绕的林中,群山连绵起伏,烟雾中的小船扬起一帆启航。以壮丽的画面描绘了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 且醉休言别,归期信召催:暂且醉倒,不要谈论离别,归期相信会被召唤催促。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归期的期待,情感真挚动人。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故人容下榻,清宴得传杯”、“地秀偏宜竹,天寒未见梅”等,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拟人:“归期信召催”中的“信召催”赋予了归期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归期的期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人:老朋友,象征友情。
- 清宴:清雅的宴会,象征愉悦的心情。
- 竹:象征坚韧和清雅。
- 梅:象征坚韧和清雅,但在这里还未出现,象征期待。
- 云林:云雾缭绕的林中,象征自然的美景。
- 千嶂:群山连绵起伏,象征壮丽的自然风光。
- 烟艇:烟雾中的小船,象征离别的情景。
- 一帆开:扬起一帆启航,象征离别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人”指的是什么? A. 老朋友 B. 亲戚 C. 老师 D. 学生
-
诗中“地秀偏宜竹”中的“偏宜”是什么意思? A. 特别适合 B. 不太适合 C. 非常喜欢 D. 不太喜欢
-
诗中“归期信召催”中的“信召催”是什么意思? A. 相信会被召唤催促 B. 不相信会被召唤催促 C. 不确定是否会被召唤催促 D. 不需要被召唤催促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醉翁亭记》:同样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归期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与曾巩的这首诗相比,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曾巩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