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

时间: 2025-01-01 16:25:41

汝上多奇山,高怀惬清境。

强来干名地,冠带不能整。

常言梦归处,泉石寒更静。

鹤声夜无人,空月随松影。

今朝抛我去,春物伤明景。

怅望相送还,微阳在东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

汝上多奇山,高怀惬清境。 强来干名地,冠带不能整。 常言梦归处,泉石寒更静。 鹤声夜无人,空月随松影。 今朝抛我去,春物伤明景。 怅望相送还,微阳在东岭。

白话文翻译

你所在的汝上地区有许多奇特的山峰,高耸入云,让人心旷神怡。 虽然你勉强来到这个追求名声的地方,但你的衣冠不整,显得有些不自在。 你常说梦寐以求的归宿是那泉水石头的寒凉与宁静。 夜晚,鹤的叫声无人听见,只有空中的月亮伴随着松树的影子。 今天你离开了我,春天的景物也似乎在为这明媚的景色感到悲伤。 我惆怅地望着你离去,直到东岭上的微弱阳光出现。

注释

  • 汝上:指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一带。
  • 高怀:高远的情怀。
  • 惬清境:满足于清幽的环境。
  • 干名地:追求名声的地方。
  • 冠带不能整:形容衣冠不整,不适应官场生活。
  • 泉石寒更静:泉水和石头在寒冷中更显静谧。
  • 鹤声夜无人:夜晚鹤的叫声无人听见。
  • 空月随松影:只有月亮和松树的影子相伴。
  • 春物伤明景:春天的景物似乎在为这明媚的景色感到悲伤。
  • 微阳在东岭:东岭上的微弱阳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山水田园为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司马扎送别进士苗纵归隐紫逻山的作品。苗纵可能因对官场生活的不适应或对自然的热爱而选择归隐,司马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选择的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自然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汝上多奇山,高怀惬清境”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宁静,而“强来干名地,冠带不能整”则反映了官场的不适与束缚。后文通过“泉石寒更静”、“鹤声夜无人,空月随松影”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静谧与官场的喧嚣之间的对比。最后,诗人以“怅望相送还,微阳在东岭”结束,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的祝福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汝上多奇山,高怀惬清境:描绘了汝州地区的山峰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 强来干名地,冠带不能整:反映了苗纵对官场生活的不适应。
  3. 常言梦归处,泉石寒更静:表达了苗纵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4. 鹤声夜无人,空月随松影:通过自然意象,强化了归隐生活的宁静。
  5. 今朝抛我去,春物伤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
  6. 怅望相送还,微阳在东岭:以东岭的微阳结束,寓意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官场与自然的对比,强化了主题。
  • 意象:使用“泉石”、“鹤声”、“空月”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官场与自然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友人归隐的祝福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 泉石:象征归隐生活的宁静与寒凉。
  • 鹤声:象征孤独与宁静。
  • 空月:象征孤独与宁静。
  • 松影:象征坚韧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冠带不能整”反映了苗纵对什么生活的不适应? A. 官场生活 B. 田园生活 C. 城市生活 D. 山林生活

  2. 诗中哪个意象最强烈地表达了归隐生活的宁静? A. 奇山 B. 泉石 C. 鹤声 D. 空月

  3. 诗的最后一句“微阳在东岭”寓意什么? A. 新的开始 B. 结束 C. 悲伤 D. 孤独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司马扎的《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司马扎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