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崖为同邑李生作》

时间: 2025-01-01 08:54:04

峭壁缘云上,心清云亦閒。

山光浓淡处,树色有无间。

扫石延僧话,开笼待鹤还。

何时经故里,弭节共跻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峭壁缘云上,心清云亦閒。
山光浓淡处,树色有无间。
扫石延僧话,开笼待鹤还。
何时经故里,弭节共跻攀。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悬崖之上,心灵清澈,云朵也显得悠闲。
在山光的浓淡之间,树木的色彩似有似无。
扫去石头,和僧人聊着天,打开鸟笼,等待白鹤的归来。
什么时候能够经过故乡,放下节操,一同攀登山顶?

注释:

  • 峭壁:陡峭的山壁。
  • 缘云:依附在云层之上。
  • 心清:心境清明。
  • 山光:山的光影变化。
  • 树色:树木的颜色。
  • 扫石:扫去石头,清理的意思。
  • 延僧话:与僧人交谈。
  • 弭节:放下节操。
  • 跻攀:攀登。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中的“鹤”常象征着高洁的志向和逍遥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及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政,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山间,或是诗人游览故乡时的感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耸的云崖和清澈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开篇的“峭壁缘云上”即描绘出了一个高远的境界,令人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心清云亦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境界,诗人在此时此刻感受到心灵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山光浓淡处,树色有无间”句中,诗人通过对山光树色的细腻观察,表现了自然的变化无常,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这种浓淡与有无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扫石延僧话,开笼待鹤还”描绘了诗人与僧人的闲聊,似乎在追求一种生活的简单与自然,而“待鹤还”则暗示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恰如那自由自在的白鹤。

最后一联“何时经故里,弭节共跻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想要与友人一同分享这一份高洁的生活理想,反映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情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峭壁缘云上:描述了悬崖的高耸,营造出一种高远之感。
  2. 心清云亦閒:心境清明,映衬出自然的和谐。
  3. 山光浓淡处:自然变化的生动描绘,体现了细腻的观察力。
  4. 树色有无间:树木的色彩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5. 扫石延僧话: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简单。
  6. 开笼待鹤还:象征自由的向往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7. 何时经故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8. 弭节共跻攀:渴望与友人共度闲暇,追求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光浓淡”,“树色有无”,形成对比。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如“云”、“鹤”,传达诗人心境。
  • 比喻:将心境与自然相结合,展现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峭壁: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代表着自由与闲适。
  • 山光树色:反映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象征高洁的志向与逍遥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清云亦閒”是什么意思?

    • A. 心情烦躁,云也跟着忙碌
    • B. 心灵清澈,自然也显得悠闲
    • C. 心情复杂,云彩也变得忧伤
  2. 诗里提到的“鹤”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自由与高洁
    • C. 忍耐
  3.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权力的渴求
    •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C. 对旅行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陈政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自然,但陈政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