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
作者: 熊禾 〔宋代〕
填宿久旅奎,一朝开文治。
行歌闽水春,芹藻见新意。
林亭郁环合,祠宫敞宏丽。
欲赓泮宫颂,且作乡校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三山先贤祠落成的喜悦与期望。诗中描绘了旅途的久远与文治的开启,表现出对学问的追求与对故乡水土的赞美。诗人通过行歌于闽水春景,感受到新意的涌现,描绘了郁郁葱葱的林亭与宏伟的祠宫,表达了对文化传承与乡校建设的愿望。
注释:
- 填宿: 旅途的疲惫与久远,指在外漂泊的生活。
- 奎: 指奎星,古代用作学问的象征。
- 文治: 指文化治理,强调文治的重要性。
- 行歌: 在旅途中高歌,表现出欢乐与自由。
- 芹藻: 水中植物,象征生机与新意。
- 林亭: 树木环绕的亭子,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 祠宫: 供奉先贤的庙宇,代表对先贤的尊重与怀念。
- 泮宫颂: 泮宫是古代学宫,颂歌则是对学问的赞美。
- 乡校: 指乡村学校,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禾,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三山先贤祠落成之际,反映了当地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与传承。作品中表现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乡土教育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四句简练的描写,展现出三山先贤祠落成的盛况与文化氛围。开篇提到“填宿久旅奎”,引出旅途的疲惫,恰似人们在知识的追求中所经历的艰辛,而“开文治”则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寓意着文化的复兴与传承。接着,诗人以“行歌闽水春”描绘出春天的生机,流淌的水与青翠的芹藻象征着希望与新意,表现出对故乡的热爱与期待。
“林亭郁环合,祠宫敞宏丽”则描绘出先贤祠的壮丽与环境的优雅,体现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欲赓泮宫颂,且作乡校议”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注,期待能在这片风水宝地上继续发扬光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填宿久旅奎”:表达了诗人经历漫长旅途的疲惫,象征知识追求的艰难。
- “一朝开文治”:强调文化治理的新开始,寓意希望与未来。
- “行歌闽水春”: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现出欢乐与生机。
- “芹藻见新意”:象征着新的生命与希望,体现出对文化的期待。
- “林亭郁环合”:描绘优美的环境,表现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 “祠宫敞宏丽”:赞美先贤祠的壮丽与气派,表现对先贤的崇敬。
- “欲赓泮宫颂”:期待继续传播文化与知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且作乡校议”:表达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与重视,体现出社会责任感。
-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比喻(如“芹藻见新意”),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文化情感;对仗工整,增强诗歌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三山先贤祠落成为契机,表达了对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视,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冀。
意象分析:
- 宿旅: 象征经历与挣扎,体现出文化追求的艰辛。
- 文治: 代表文化治理与教育的重要性。
- 闽水: 代表故乡的自然景观,唤起乡愁。
- 芹藻: 代表生机与希望,象征文化的新生。
- 林亭: 代表人文聚集的场所,寓意文化的传承。
- 祠宫: 象征对先贤的尊重与怀念,体现出文化的深厚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学问的象征
C. 一种星星
D. 旅途的疲惫 -
“行歌闽水春”中的“行歌”意指? A. 旅行
B. 高歌
C. 休息
D. 写诗 -
诗中表现对先贤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崇敬
C. 忽视
D. 反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熊禾与陆游在自然描写与人文情感上的异同,熊禾更侧重于对故乡文化的热爱,而陆游则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