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判□□之母吕宜人挽诗》

时间: 2025-01-06 21:24:35

昔在伤皇辟,子行犹不归。

嫠居言有则,丧事礼无违。

轲母三迁教,莱儿七十衣。

至今霜月夜,松竹带芳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在伤皇辟,子行犹不归。
嫠居言有则,丧事礼无违。
轲母三迁教,莱儿七十衣。
至今霜月夜,松竹带芳徽。

白话文翻译

昔日伤逝的皇帝,子女远行至今还未归来。
作为寡妇的我虽然住在这里,但言语中仍有道理,
丧事的礼节我从未违背。
轲母为了教育儿子,三次迁移住处;
莱儿在世七十年,衣服依旧如新。
直到今天,霜月的夜晚,松竹依然散发着芳香的气息。

注释

  • 伤皇辟:指的是对逝去的皇帝的哀痛。
  • 嫠居:指的是寡妇居住,强调独自生活的状态。
  • 言有则:表示言语中仍然有道理。
  • 丧事礼无违:指在丧事中遵循礼节,没有违背。
  • 轲母:指的是荀子的母亲,她为了教育儿子而三次迁居。
  • 莱儿:古代的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指的是贤母的典范。
  • 霜月:指的是农历的九月,象征着秋冬之季的寒冷。
  • 芳徽:意指松竹散发的香气,象征高洁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180-1230),字君实,号了翁,宋代诗人、词人,以词风清新、语言质朴著称。他的诗词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此诗是魏了翁为吕宜人所作的挽诗,吕宜人因丧子而悲痛,诗中流露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对母爱的颂扬,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丧失亲人悲痛的普遍情感,以及对女性坚韧不拔的品德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诗以悲伤的情感为主线,展现了母亲在丧失子女后内心的痛苦与坚韧。诗的开头以“昔在伤皇辟”引入,表达了对逝去的皇帝的哀悼,接着转到母亲的身上,描绘了她在丧失亲人后的孤独与坚守。通过对“轲母三迁教”的引用,诗人强调了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无私奉献与不懈努力,突显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至今霜月夜,松竹带芳徽”则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表现出即使在寒冷的霜月夜,松竹依旧散发着清香,象征着母亲品德的高尚与永恒。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逝者的追忆,又有对母爱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孝道与女性德行的高度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在伤皇辟,子行犹不归:回忆起曾经的痛苦,强调子女的不归让母亲更加孤独。
  2. 嫠居言有则,丧事礼无违:虽然身处寡妇的生活,但她依旧坚持传统礼仪,体现了她的坚守与尊严。
  3. 轲母三迁教:用轲母的教育故事,说明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奉献精神。
  4. 莱儿七十衣:提到莱儿象征贤母的形象,强调对女性的赞美。
  5. 至今霜月夜,松竹带芳徽:通过自然的意象,象征着母爱的永恒与高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嫠居言有则,丧事礼无违”,形成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松竹的芳香比喻母爱的高尚,展现了母亲的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母爱、教育与丧失展开,通过对母亲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反映了对传统道德的尊重与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月:象征凋零与寒冷,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松竹: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着品德的永恒。
  • 芳徽:象征母爱的芬芳,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轲母”主要代表什么?

    • A. 一位贤母的形象
    • B. 一位普通的母亲
    • C. 一位皇后
    • D. 一位诗人
  2. 诗中“霜月”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冬天的寒冷
    • C. 夏天的繁茂
    • D. 秋天的丰收
  3. 诗中提到的“松竹带芳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母亲品德的赞美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对友谊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本诗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意象来反映内心的情感波动,但《月夜忆舍弟》更侧重于兄弟情深,而本诗则更强调母爱的伟大与坚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