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竹影》
时间: 2025-01-04 07:5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竹影
作者: 刘琬怀 〔清代〕
曲径停云黑。绕栏前几竿依约,助人凄切。裁得鹅溪三尺绢,难仿此中孤洁。又移上半庭明月。只合天寒来薄袖,倚西风弄翠摇晴碧。比清瘦,夜深立。凌虚自写凌霜节。展潇湘画图一幅,参差圆活。中有闲愁题不尽,点滴英皇啼血。都分付萧萧瑟瑟。莫道梅花枝干好,总输它怀抱亭亭直。尘不染,独幽绝。
白话文翻译
小路的尽头,云彩聚集得很黑。绕过栏杆,几根竹子依稀可见,让人感到凄凉。裁剪得如鹅溪那样的三尺绢子,难以模仿这里的孤高与洁净。又把明月移到半庭之上,唯有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薄袖,倚靠着西风摇曳翠绿的竹影,映衬着晴朗的天空。与其说我清瘦,不如说我在深夜中伫立,独自描绘着凌霜的节操。展现出潇湘的画图,层次分明而生动。图中有无尽的闲愁与不尽的哀伤,像英皇的泪水点滴。全都倾诉给那萧瑟的竹影。不要说梅花的枝干多么美丽,终究比不过竹子那亭亭玉立的姿态。它不染尘埃,独自幽静而绝世。
注释
- 曲径:弯曲的小路。
- 鹅溪:指鹅溪水,常用来形容清澈、洁净的事物。
- 凌霜节:指竹子在寒霜中仍然挺立,象征着高洁的气节。
- 潇湘:指湘江流域,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山水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琬怀,清代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著称。刘琬怀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具有深邃的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抒情的高峰时期。诗人在竹影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金缕曲 竹影》是一首富有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竹影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高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曲径”、“明月”、“薄袖”,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色,也反映出诗人的情感状态。竹子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高洁和不屈的品格,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向往。
全诗结构紧凑,情感层层递进,前半部分通过描绘环境,营造出清冷凄寂的氛围,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独白,抒发对竹子的欣赏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人在言辞中反复强调竹子的“亭亭直”和“独幽绝”,这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更是对自身人格的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清新淡雅的气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径停云黑:描绘出小路的幽静及阴暗。
- 绕栏前几竿依约:几根竹子依稀可见,增添了神秘感。
- 助人凄切:竹影让人感到凄凉的情绪。
- 裁得鹅溪三尺绢:形容竹子如同轻盈的绢子,洁净而孤高。
- 又移上半庭明月:明月的光辉照耀着庭院,增添了清冷。
- 只合天寒来薄袖:在寒冷的天气中,薄袖更显得清冷。
- 倚西风弄翠摇晴碧:竹影在西风中摇曳,映衬着晴朗的天空。
- 比清瘦,夜深立:对比之下,诗人显得更加清瘦。
- 凌虚自写凌霜节:独自描绘高洁的节操。
- 展潇湘画图一幅:展现潇湘的美景,意象纷繁。
- 中有闲愁题不尽:图中蕴藏着无尽的忧愁。
- 点滴英皇啼血:暗指对国家和历史的哀痛。
- 都分付萧萧瑟瑟:情感倾诉给竹影,令人心碎。
- 莫道梅花枝干好:提醒人们不要只看梅花的美。
- 总输它怀抱亭亭直:竹子更显得挺拔美丽。
- 尘不染,独幽绝:竹子不染尘埃,显得孤高而绝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洁净的绢子,形象生动。
- 拟人:竹子摇曳的动作,赋予其生命。
- 对仗:如“亭亭直”与“独幽绝”,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明月:象征孤独与清冷。
- 西风:代表自然与生命的无常。
- 梅花:象征美丽与脆弱。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主题,传达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曲径”指的是什么? A. 一条直路
B. 一条弯曲的小路
C. 一条宽阔的大道
答案:B -
诗中所描绘的竹子象征着什么? A. 脆弱
B. 坚韧和高洁
C. 美丽
答案:B -
下列哪一句不是诗中的内容? A. 凭栏独立
B. 萧萧竹影
C. 渔舟唱晚
答案:C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琬怀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金缕曲 竹影》的艺术魅力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