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恼》
时间: 2025-01-14 14:5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恶诗皆得官,好诗空抱山。
抱山冷殑殑,终日悲颜颜。
好诗更相嫉,剑戟生牙关。
前贤死已久,犹在咀嚼间。
以我残杪身,清峭养高闲。
求闲未得闲,众诮瞋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和社会风气的深切感慨。恶劣的诗歌都能得到官员的重视,而好的诗歌却只能孤独地被山林所抱。抱着山林的我,心中冷清,整日愁眉苦脸。好的诗歌反而引来嫉妒,像剑戟一样刺痛人的心。前人的作品虽然早已逝去,却依然在世人中口耳相传。我这个残缺的人,努力追求清高的闲适,却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闲适,众人的讥讽与嫉妒让我心中愤懑。
注释:
- 恶诗:指那些没有艺术价值、低劣的诗作。
- 好诗:指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作。
- 抱山:意指与自然环境相伴,表现一种孤独的状态。
- 冷殑殑:形容心情寒冷、孤寂。
- 剑戟:比喻嫉妒和攻击的武器。
- 前贤:指古代的贤人和诗人。
- 残杪:意指身体残缺或年纪已大。
- 清峭:形容清高而孤傲的姿态。
- 众诮:指众人的讥讽。
典故解析:
“前贤死已久,犹在咀嚼间”句中的“前贤”指的是古代的诗人和学者,他们的作品虽然已逝,但仍被后人所传颂和分析,表现出对经典的敬重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冷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而富有哲理的诗风著称。孟郊的诗歌多描绘个人的情感与遭遇,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的批判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懊恼》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作为一位对社会现象敏感的诗人,孟郊用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文人创作环境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才华未被认可的懊恼。
诗歌鉴赏:
这首《懊恼》通过对诗歌创作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开篇以“恶诗皆得官”直接揭示了社会对低劣诗作的偏爱,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愤怒。接下来的“好诗空抱山”,则表达了对优秀作品孤独境遇的惋惜,诗人在这里呈现出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自己创作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比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情感愈加鲜明。尤其在“剑戟生牙关”一语,暴露了文人之间的嫉妒与争斗,显示了创作环境的险恶。结尾的“求闲未得闲,众诮瞋々”将个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感。
孟郊通过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面临的困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恶诗皆得官:指低劣的诗歌能够获得官员的青睐,表现出社会对艺术的偏见。
- 好诗空抱山:好的诗歌却孤独无援,只有被大自然所包围,表现出对优秀创作的无奈。
- 抱山冷殑殑:抱着山林的我,感到无比孤寂。
- 终日悲颜颜:整天愁眉苦脸,心中满是忧伤。
- 好诗更相嫉:好的诗作引来更多的嫉妒之心。
- 剑戟生牙关:嫉妒的心如同剑戟一样刺痛人的内心。
- 前贤死已久:古代的贤者和诗人早已逝去。
- 犹在咀嚼间:他们的作品仍在后人中间流传。
- 以我残杪身:我这个身体残缺的人。
- 清峭养高闲:努力追求清高的闲适生活。
- 求闲未得闲:却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闲适。
- 众诮瞋々:遭到众人的讥讽与愤怒。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恶诗”和“好诗”的对比,突出社会的偏见。
- 排比:多次使用“终日”、“犹在”等词,增强情感的表达。
- 比喻:用“剑戟”比喻嫉妒,形象而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创作环境的不满、对才华未被认可的懊恼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恶诗:代表社会低俗文化。
- 好诗:象征理想与追求。
- 山:象征孤独与高洁。
- 剑戟:象征嫉妒与攻击。
- 前贤:代表传统与经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恶诗皆得官”中“恶诗”的含义是?
- A) 优秀的诗歌
- B) 低劣的诗歌
- C) 古代诗歌
- D) 现代诗歌
-
诗中“剑戟生牙关”意指什么?
- A) 友情
- B) 嫉妒
- C) 争斗
- D) 伤痛
-
“求闲未得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满足
- B) 失落
- C) 快乐
- D) 绝望
答案:
- B) 低劣的诗歌
- B) 嫉妒
-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放壮丽相比,孟郊的《懊恼》更显沉郁与孤独。李白诗中充满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而孟郊则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另一种深刻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孟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