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答杨世长)》
时间: 2024-09-19 20:4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答杨世长)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
算芬芳定向,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
朱雀桥边,何人曾道,野草斜阳春燕飞。
都休问,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
诗坛千丈崔嵬。更有笔如山墨作溪。
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
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
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何处曾题。
白话文翻译
我在醉酒中狂吟,您却在作新词,依着我的歌声来和唱。
那芬芳的梅花,正是我得意之处,轻盈清淡的感觉,多是在雪中沉思。
朱雀桥旁,曾几何人提到,野草在斜阳下,春燕飞舞。
大家别问,什么是无霁雨,反而有晴霓挂天边。
诗坛高耸千丈,更有笔如山,墨水流淌如溪。
看您才华未见极限,曹操和刘备的敌手,风骚之气合而为一,屈服于宋朝的降旗。
谁能识得司马相如,我平生自许豪情,慷慨之时须乘四匹马的车归去。
在长安路上,问那垂虹的千柱,何处曾有过题字。
注释
- 醉狂吟:醉酒中狂放的吟唱。
- 芬芳定向:形容梅花的芬芳方向。
- 朱雀桥:古代著名的桥,象征着美丽的春天。
- 晴霓:晴天的彩虹,象征美好的景象。
- 曹刘敌手:指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对手,曹操与刘备。
- 相如:指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诗人。
- 驷马归:形容豪华的归途,象征成就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兼具豪放与细腻的风格。他的词作多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尤其在民族危机时的愤懑。
创作背景
《沁园春(答杨世长)》是辛弃疾在与友人杨世长的交流中写成的,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欣赏与诗歌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文学的追求和对历史人物的敬重。
诗歌鉴赏
《沁园春(答杨世长)》展现了辛弃疾对文学和友谊的深厚情感。开篇即用“我醉狂吟,君作新声”表达了他在酒醉中灵感迸发的状态,搭配朋友的和声,形成一种共鸣。接下来的“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则描绘了他在创作中对自然的细腻感知,这种美好的意境恰似春天的气息,清新而又灵动。
诗中提到的朱雀桥和飞舞的春燕,进一步营造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一语,突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情怀,暗示着在困境中依然能寻求美好的希望。
接下来的“诗坛千丈崔嵬”则是对文学成就的自信与自豪,辛弃疾通过对比曹刘的文学地位,展示了他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肯定。最后一段提到的“长安路”,象征着理想与归途,表达了他希望在文学上取得更大成就的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辛弃疾的个人风格,还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与对友人的真挚情感,是一首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表达了作者在醉酒中情绪激昂,朋友在其旁和声相应。
- 算芬芳定向,梅间得意:通过梅花的芬芳,象征作者的创作灵感和得意之处。
- 朱雀桥边,何人曾道:引入朱雀桥,暗示历史与文学的交汇。
- 都休问,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强调在困境中依然存在希望。
- 诗坛千丈崔嵬:自信地表明在诗歌领域的高峰。
- 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对比文学对手,表现自我成就的自信。
- 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提及司马相如,表达对文学的追求与理想。
- 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以长安路为背景,象征理想之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学成就比作“千丈”,形象生动。
- 对仗:如“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增强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友人的赞美与对文学的热爱,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乐观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象征着放纵与灵感。
- 梅:代表清高与高洁的文学追求。
- 朱雀桥:象征着美好与历史的交融。
- 晴霓:代表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雀桥”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自然
C. 历史
D. 诗歌 -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状态? A. 失落
B. 激昂
C. 平静
D. 忧伤 -
谁是诗中提到的“相如”? A. 曹操
B. 司马相如
C. 刘备
D. 辛弃疾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诗词对比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沁园春(答杨世长)》
- 主题:两首词都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情感,但《青玉案》更偏重于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沁园春》则更具豪放气质。
- 风格:辛弃疾在两首词中均展现了其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但在《青玉案》中更显婉约细腻,而在《沁园春》中则豪放激昂。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