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2 00:55: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壶中天二首 其二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少年意气,按吴钩岂料,如斯南北。
华发萧萧今未老,偏比乌头先白。
鱼釜生涯,燕巢花月,醉死人还直。
凭高四望,渡江谁假舟楫。
休说梦想凌烟,笑虚名误,我竟成何物。
寂寞文章身后事,偿得草间偷活。
千载公评,一生心血,不堕华严劫。
英雄末路,竹根如意敲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从少年意气风发到如今的感慨。他曾经意气风发,像吴钩一样不羁,没想到现在却有如此的南北差异。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心里却并未衰老,反而比乌头花先白。生活的琐碎如同鱼釜一般,燕子的巢、花的月亮,醉酒的人也显得直率。站高处四下眺望,渡江时又有谁借舟渡过呢?不要说梦想高远,笑谈虚名误了我,我究竟成了什么呢?孤独的文章留下的遗事,只能在草间偷生存。千年后人们的公评,我一生的心血,绝不会在华严劫中堕落。英雄在末路时,竹根的如意也会被敲折。
注释:
- 吴钩:指古代的剑,象征勇气和豪情。
- 乌头:一种植物,常指代毛发的颜色。
- 鱼釜:比喻生活的艰辛与琐碎。
- 凌烟:形容梦想高远。
- 华严劫:指佛教中的劫难,象征人生的考验与磨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的思考,常常流露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慈铭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中,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望自己的过往,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几句以青春的豪情引入,展现出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意识到曾经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诗中对“华发”与“乌头”的对比,深刻体现了作者对衰老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接着,诗中提到的“鱼釜生涯”,揭示了生活的琐碎与艰辛,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压迫感。最后,作者反思自己的一生,感叹虚名的无用以及英雄在末路时的凋零,表现出一种无所依归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意气,按吴钩岂料,如斯南北:青春的冲动与豪情,如同吴钩剑一般,但没想到时光已带来这样的变化。
- 华发萧萧今未老,偏比乌头先白:虽然白发苍苍,心智却并未衰老,反而比乌头花先白。
- 鱼釜生涯,燕巢花月,醉死人还直:生活如同鱼缸般琐碎,醉酒之人却依然真诚。
- 凭高四望,渡江谁假舟楫:站在高处眺望,渡江时又有谁借助舟楫?
- 休说梦想凌烟,笑虚名误,我竟成何物:不要说梦想高远,虚名误事,我到底成了什么?
- 寂寞文章身后事,偿得草间偷活:孤独的文章留下的遗事,只能在草间偷活。
- 千载公评,一生心血,不堕华严劫:千年后人们的评价,我一生的心血不会在磨难中堕落。
- 英雄末路,竹根如意敲折:英雄在末路时,连竹根的如意也会被敲折。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少年意气”与“华发萧萧”的对比,表现时间的流逝。
- 比喻:将生活比作“鱼釜”,深刻表现生活的琐碎。
- 排比:通过“寂寞文章身后事,偿得草间偷活”形成排比,强化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反思与感慨,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理想的破灭,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钩:象征青春的豪情与勇气。
- 乌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鱼釜:象征生活的琐碎与艰辛。
- 竹根如意:象征理想的破灭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钩”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琐碎
B. 青春的豪情
C. 衰老的无奈
答案: B -
“华发萧萧今未老”中“未老”指的是什么? A. 身体未老
B. 心智未老
C. 理想未老
答案: B -
诗中“千载公评”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评价
B. 历史的评价
C. 社会的评价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的豪情壮志与李慈铭的孤独反思形成鲜明对比。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两者都涉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但辛弃疾更强调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慈铭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