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0:4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 其一
作者: 何梦桂 〔宋代〕
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尊酒。
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
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
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
留不住,强把蔬盘瀹韭。
行舟又报潮候。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
春波皱。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
留连握手。叹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白话文翻译
在记忆中,大家如今都在哪里?长亭边曾一起举杯共饮。酒已喝尽,归去的行人渐行渐远,亭边的柳树似乎永远也折不断。头发渐白,等着把酒送给你,正好又是清明时节。柳条依旧如昔。问一问江北江南,像我这样承载离愁的人,还有多少呢?留不住的情感,勉强用蔬菜和韭菜来冲淡。行舟的时刻又要告诉潮水的到来。风急,岸边的花朵都飞散了,一曲啼红泪湿满袖子。春水微波荡漾,青草之外,人间的这种恨每年都有。留连告别,感叹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有几次呢?
注释
- 何处: 指“哪里”,在这里指人们的去向。
- 长亭: 指代送别的场所。
- 酒阑: 酒喝得差不多了。
- 渐白首: 形容头发逐渐变白,暗示时光流逝。
- 清明: 指清明节,春季的节气,象征着清明的时节。
- 离愁: 离别带来的愁苦。
- 留不住: 留不住的情感或时光。
- 蔬盘: 指蔬菜的盘子,用来比喻生活的简单。
- 潮候: 指潮水的时间,行舟时需要注意潮汐。
- 啼红: 含泪,形容悲伤的情景。
- 人间此恨年年有: 人间的离愁恨意每年都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品多表现离愁别绪,风格细腻且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首词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
诗歌鉴赏
《摸鱼儿 其一》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开篇即以“记年时人人何处”引入,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长亭相送,酒阑归去,构成了送别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折不尽长亭柳”一句,运用了意象的反复,象征着离愁的无尽,柳树的柔美与离别的苦涩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渐渐白头,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而待酒送君的情景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清明时节的描绘增添了诗的生动感,青条似旧,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而不变的情感。诗人在问江北江南的人中,流露出对相同离愁共鸣的感叹,似乎在询问,是否还有其他人在经历这样的情感。
后半部分“行舟又报潮候”,引入了自然景象,风急花飞的画面则加深了离愁的意境,“春波皱”一句,展现了春水涟漪的美丽,与人间的恨意形成对比,令人沉思。而最后一联“留连握手”,更是回归到人际关系的珍贵,感叹人与人之间相逢的机会是多么稀少,整体上表达了人们在离别与重逢之间的无奈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年时人人何处: 启发读者思考时间与人的去向。
- 长亭曾共尊酒: 通过共同饮酒的情景,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 酒阑归去行人远: 描绘酒喝尽后,行人离去的孤独感。
- 折不尽长亭柳: 柳树的柔韧象征着离愁的无尽。
- 渐白首: 暗示岁月的流逝,感叹人生的短暂。
- 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 清明时节的送别,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问江北江南: 表达对相同情感的共鸣与关切。
- 留不住,强把蔬盘瀹韭: 生活的简单与情感的无奈。
- 行舟又报潮候: 自然景象与人情世故的交融。
- 风急岸花飞尽也: 离别的凄凉与自然的呼应。
- 春波皱: 代表春日的美好与离愁的虚无。
- 人间此恨年年有: 表达离愁的普遍与永恒。
- 留连握手: 留恋相逢的瞬间,感慨相聚的稀有。
修辞手法:
- 比喻: “长亭柳”比喻离愁,柔美中蕴含苦涩。
- 拟人: “春波皱”赋予春水以情感,增添诗意。
- 对仗: “问江北江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离别愁苦的深切感慨,强调了珍惜相聚的宝贵。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长亭: 送别的场所,象征离别。
- 柳: 柔美与离愁的结合,象征无尽的思念。
- 酒: 友情与欢聚的象征。
- 春波: 自然美与人生无常的对比。
- 青条: 代表旧时光与情感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亭”象征什么?
- A. 相聚
- B. 离别
- C. 喜悦
-
“渐白首”中的“白首”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年老
- C. 婚姻
-
诗中“行舟又报潮候”表达了什么?
- A. 航行的快乐
- B. 离别的无奈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何梦桂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深厚的离愁,但李清照的词更加细腻,情感更为内敛,而何梦桂则通过自然景象与离别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了一种更为雄浑的哀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