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真西山奏疏》
时间: 2025-01-04 08:52:51意思解释
读真西山奏疏
作者: 施枢 〔宋代〕
原文展示
戎狄从来不可凭,
谁令汉祖议和亲。
连衡休易从游说,
厝火当忧卧积薪。
黯在淮南谋自寝,
亮亡司马志方伸。
本强始见遐冲折,
信是经纶直要人。
白话文翻译
戎狄自古以来就不可信任,
是谁让汉高祖选择了和亲?
连衡的休易之说太过游说,
把火堆放在床下,忧虑随时会被点燃。
黯在淮南暗中策划自保,
诸葛亮已去世,司马懿的志向依然存在。
本强大之时却遭到远方的打击,
确实是治国理政需要有合适的人才。
注释
- 戎狄: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常常敌视中原王朝。
- 汉祖: 指汉高祖刘邦,开创汉朝。
- 和亲: 通过联姻来保证国家之间的和平。
- 连衡: 指连衡,汉代著名的游说之士。
- 黯: 指东汉末年政治家陆黯,曾在淮南活动。
- 亮亡: 指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政治局势。
- 司马: 司马懿,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军事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辉,号明友,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擅长诗词,关注国家的政治局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患,施枢借古讽今,表达对国家治理的深思,警示当权者要警惕敌对势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深意,开篇便直指“戎狄”这一外敌,显示出施枢对国家安全的忧虑。接着提到汉高祖的“和亲”政策,暗示这种短视的政策可能导致国家的危机。诗中通过“连衡休易”一语,批判了那些只顾游说、谋取私利的官员,进一步强调政治上的明智和谨慎。
而后两句提到的“黯在淮南谋自寝”与“亮亡司马志方伸”,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古人早已为后人留下了治国理政的教训,尤其是诸葛亮的智慧与策略,司马懿的野心,更是令人警惕。
诗的最后两句,以“本强始见遐冲折”总结全诗,说明国家的强盛并非自然而然,而是需要有具备政治远见的人才来治理,展现了施枢对人才的渴求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表明外敌不可信任,和亲政策可能会导致隐患。
- 第三句提及游说之人,暗示政治上要有所警惕。
- 第四句通过比喻,表达潜藏的危机。
- 第五六句提到历史人物,表明对过去的反思。
- 第七八句总结了治国的要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厝火当忧卧积薪”形象地比喻潜在危险。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形成对称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历史的反思,警示当代政治家应具备远见和警惕心,强调治国理政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
意象分析
- 戎狄: 象征外敌的威胁,代表国家的安全问题。
- 和亲: 代表政治上的妥协,可能导致的隐患。
- 黯与亮: 分别象征不同的政治理念与行为,警示后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戎狄”指的是? A. 南方民族
B. 北方少数民族
C. 西方国家
答案: B -
“厝火当忧卧积薪”中的“厝火”是指? A. 放火
B. 隐藏的危险
C. 睡觉
答案: B -
施枢所提到的“亮亡”是谁? A. 司马懿
B. 诸葛亮
C. 汉高祖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施枢的诗更注重对国家政治的反思,而王昌龄则侧重于表达边塞的壮丽和士人的豪情。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 《施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