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大通偈》

时间: 2025-01-04 09:40:19

黑相白相,担枷过状。

了不了兮,无风起浪。

若问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太湖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大通偈
黑相白相,担枷过状。
了不了兮,无风起浪。
若问究竟事如何,
洞庭山在太湖上。

白话文翻译:

此诗意在探讨人生的真谛与哲理。第一句中的“黑相白相”指的是事物的两面性,后面提到的“担枷过状”则暗示生活中的负担与困扰。接着提到“了不了兮,无风起浪”,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似乎在说无论如何,外界的风浪并不影响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以“洞庭山在太湖上”来结尾,隐喻着看似遥远的真理其实就在我们心中。

注释:

  • 黑相白相:黑与白的对比,象征着事物的两种相反特性。
  • 担枷过状:担负着枷锁,形容生活中的种种束缚与困扰。
  • 了不了兮:是否明了,含有对事物真相的疑问。
  • 无风起浪:比喻外界的风波并不影响内心的平静。
  • 洞庭山在太湖上:洞庭山与太湖的地理关系,象征着深奥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慈辩,宋代高僧,擅长禅宗教义和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充满禅意。

创作背景:据说此诗是应答他人质疑时写成,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佛教哲学的关注与探讨。

诗歌鉴赏:

《答大通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考。全诗以对比手法开篇,通过“黑相白相”揭示了事物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接下来的“担枷过状”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压力,表现了对人世纷扰的深刻体悟。诗中“了不了兮,无风起浪”这一句,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并不在于外界的变化,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觉悟。最后以“洞庭山在太湖上”收尾,给人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感觉,暗示着终极的智慧与真理并不遥远,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整首诗用词平实却内涵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修养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黑相白相,担枷过状:对比事物的两面,体现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了不了兮,无风起浪:探讨人生哲学,事物的本质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
  3. 若问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太湖上:用地理隐喻表达深刻的哲理,真理不远,近在咫尺。

修辞手法

  • 对比:“黑相白相”形成鲜明对照,增强诗意。
  • 隐喻:“洞庭山在太湖上”象征哲理的深邃与难以捉摸。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真谛与内心的宁静,强调看似复杂的世界其实可以通过内心的领悟而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白:象征对立与统一,代表事物的多元性。
  • 枷锁:象征束缚与压力,反映生活的苦闷。
  • 洞庭山:代表智慧的所在,隐喻着人生的真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黑相白相”中的“黑白”象征什么?

    • A. 对立与统一
    • B. 快乐与悲伤
    • C. 生与死
  2. 此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内心的宁静
    •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探讨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对比《答大通偈》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反映了人生哲理,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更多关注于离别的伤感情绪。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全集》
  • 《禅宗与中国文学》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