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题赵彦徵画
作者: 鲍恂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昔在苕花溪上住,绕溪山色满高楼。
别来十载看图画,山自青青我白头。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住在苕花溪边,高楼环绕着青山绿水。
离开那里已经十年,再次欣赏这幅画,青山依旧,而我却白了头。
注释:
- 昔:以前,曾经。
- 苕花溪:指的是苕花溪,可能是诗人曾居住的地方。
- 绕:环绕,围绕。
- 别来:离开之后,这里指与故地别离的时间。
- 十载:十年。
- 看图画:欣赏画作。
- 青青:青色,常用来形容山水的色彩。
- 白头:白发,象征年龄的增长。
典故解析:
“苕花溪”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理位置,代表诗人曾经生活的美好场景。诗中提到的“青青”与“白头”的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个人变化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景物的常态与自身的变化,表现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恂,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鲍恂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变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鲍恂回忆自己曾在苕花溪生活的日子时写就,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与自身的变化,诗人反映出一种人生哲学。
诗歌鉴赏:
《题赵彦徵画》是一首表达深切思乡之情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昔在苕花溪上住”引入,诗人通过这一句展示了自己曾经居住的美丽环境,既有山水的幽静,又有高楼的壮观,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接下来的“别来十载看图画”,则转向了时光的流逝,十年的时间使得诗人对往昔的回忆愈发清晰,同时也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山自青青我白头”,将自然的永恒与个人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无情的感慨与对人生变化的无奈。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青春的怀念,也有对自然的热爱,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苕花溪上住:诗人回忆过去,表明自己曾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生活。
- 绕溪山色满高楼:描绘了周围的山水景色,表现出自然的优雅与壮丽。
- 别来十载看图画:诗人离开故地已有十年,现今回望,只能通过画作来追忆。
- 山自青青我白头:自然依旧如昔,而自己却因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苍老,形成鲜明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山自青青”和“我白头”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 拟人:将山水描绘得如同有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 象征:白头象征着衰老,青山则象征着永恒和稳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变化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花溪:象征宁静与美好。
- 高楼:表现人类在自然中的存在与对自然的向往。
- 青青: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永恒。
- 白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苕花溪”是指哪里?
- A. 一个城市
- B. 一条河流
- C. 诗人曾居住的地方
- D. 一种花
-
诗人离开苕花溪多久了?
- A. 五年
- B. 十年
- C. 二十年
- D. 一年
-
诗中“山自青青我白头”的意思是?
- A. 山变老了
- B. 自然依旧而人已苍老
- C. 人与自然一样
- D. 年龄无关紧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鲍恂的这首诗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和孤独感。而杜甫的《登高》则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人生的苦涩与无奈,主题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鲍恂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