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仙门外海连天,色烂牟尼石一拳。
万里风烟藏佛骨,六时梵呗到楼船。
半空尚挟鱼龙气,照夜常疑日月悬。
食采元臣肃遗像,禺山俎豆自年年。
白话文翻译:
在五仙门外,海水与天空相连,色彩斑斓的牟尼石像是一只拳头。
远方的风烟中藏着佛教的遗骨,六时的梵音在楼船上回荡。
半空中仿佛还夹杂着鱼龙之气,照亮夜空时常让人怀疑日月悬挂。
祭品的采集是元朝诸臣的遗像,禺山的祭祀豆腐年年都有。
注释:
- 五仙门:指海珠寺的一处门口,象征着通往神圣之地。
- 牟尼石:佛教用语,牟尼是指佛陀,石头象征着坚固和永恒。
- 万里风烟:形容远方的烟雾,暗示渺远和神秘。
- 梵呗:佛教的颂歌,表示宗教仪式的隆重。
- 鱼龙气:形容一种神秘的气氛,类似于传说中的鱼龙。
- 食采元臣:指元代的官员和祭品。
- 禺山:可能指某个特定的祭祀山,象征着传统文化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崶(1645—1718),字子韬,号景渊,清代诗人,生于一个文人家庭。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态,又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海珠寺》创作于清代,正值佛教文化在中国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视角描绘海珠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思考。
诗歌鉴赏:
《海珠寺》是一首具有宗教色彩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海珠寺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之情。首句“海连天”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开阔的视觉体验。接着“色烂牟尼石”将佛教元素与自然景观结合,象征着佛教的坚韧与永恒。
“万里风烟藏佛骨”则暗示了佛教的历史厚重感,诗人在此引出了对佛教精神的反思。梵呗声声,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与安详。后两句“半空尚挟鱼龙气,照夜常疑日月悬”则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意境,鱼龙气象征着神秘的力量,让人对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宗教元素的结合,流露出诗人对人生、自然、宗教的哲学思考,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富有力量的文化意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仙门外海连天:描绘了海珠寺外的壮丽海景,给人以辽阔的感觉。
- 色烂牟尼石一拳:用牟尼石来比喻佛教的坚固,强调其重要性。
- 万里风烟藏佛骨:暗示佛教的历史悠久,藏于远方的烟雾之中。
- 六时梵呗到楼船:描绘了宗教仪式的频繁,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 半空尚挟鱼龙气:暗示天上有神秘的力量在弥漫。
- 照夜常疑日月悬:通过对比夜空与日月的悬挂,表现出对自然的思考。
- 食采元臣肃遗像:提及元代的文化遗迹,传达对历史的追忆。
- 禺山俎豆自年年:表达对传统祭祀文化的延续,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不变。
修辞手法:
本诗中运用了比喻(“色烂牟尼石”)和对仗(“万里风烟藏佛骨,六时梵呗到楼船”),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海珠寺自然美和佛教文化的敬仰,表达了对历史传统的追思与对自然宇宙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象征辽阔与自由。
- 牟尼石:象征佛教的坚持与信仰。
- 风烟:象征历史的渺茫与神秘。
- 梵呗:象征宗教的庄重与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五仙门外海连天”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山的雄伟
- B. 海天一色的壮丽
- C. 城市的繁华
-
“色烂牟尼石”中“牟尼”指什么?
- A. 佛教的坚固
- B. 一种石头
- C. 水的颜色
-
诗中提到的“六时梵呗”是什么?
- A. 诗人的名字
- B. 佛教的颂歌
- C. 一种乐器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但更加注重情感的宣泄。
- 《送元二使安西》:较为抒情,着重于友情与离别的情感,而《海珠寺》则更侧重于宗教与历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